【專訪】黃俊耀醫師:新冠肺炎疫情會影響肺癌驅動基因突變EGFR的一線治療嗎?

黃俊耀醫師

台北慈濟醫院研究部臨床試驗中心主任、胸腔內科醫師

 

從不吸菸,只是覺得胸悶、有點喘,人不太對勁,一診斷竟是肺腺癌晚期,不適合開刀,現在又剛好遇到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起伏的敏感時刻,如果是你,你該怎麼辦?會影響診斷跟治療嗎?

 

 ▍治療不中斷 肺腺癌是長期戰

台北慈濟醫院研究部臨床試驗中心主任、胸腔內科醫師黃俊耀醫師說,「很多病人遇到這樣的狀況,會覺得很茫然。事實上,目前新診斷的肺腺癌病人,在需要住院檢查前會先做新冠肺炎的PCR檢查,在病房區不能任意移動,也不能出醫院大門,一般來說住院天數會縮短,大概花個三、四天,就能完成大部份的檢查。醫師也有分艙、分流,分別看門診及做檢查的醫師,不會同時看新冠肺炎的病人,大家該住院、該門診,就依時間來。我們臨床上有碰過很多肺腺癌晚期的癌友,都能夠及時接受適當的標靶治療。」

以肺腺癌中,EGFR突變最多的癌友為例,目前在一線治療中,已經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都是口服藥,有機會創造更好的存活。常見的副作用是皮疹、拉肚子、甲溝炎、乾屑、毛囊炎。

有位40多歲的女性,孩子才小學跟幼稚園,因肋膜積水導致的胸悶、喘來就醫,發現是肺癌,且有腦轉移、骨轉移,腦的腫瘤很小顆,沒有明顯不舒服,骨頭也只有一點點的腰酸背痛。開始吃第二代的標靶藥物後,病情已得到控制,因為還很年輕,再加血管抑制劑,採用雙標靶治療。平常在家吃標靶藥,固定時間來醫院打個針,她的願望就是能有體力多陪著孩子長大。

另一位在醫院當志工的師姐,同樣是有肋膜積水、骨轉移,經過適當的診斷、用藥。就算曾經因肺部的腫瘤變大,再次做腫瘤切片,發現是出現T790M突變,改用第三代的標靶藥物治療。目前,體力好到可以從一樓爬樓梯爬到十五樓,還能以身兼關懷志工,安慰其它肺腺癌的癌友。

 

  ▊醫藥研發不斷進化 三代標靶藥物延續更多癌友生命

黃俊耀主任說,「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的體質。在EGFR突變的這群病人中,我們發現有外顯子Exon19、21的L858R突變,適合吃標靶藥。在科學的研發下,一代又一代的藥物出現。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標靶藥物,各有特色。抗癌,就像打一場球賽,醫師的角色有如教練,必須視病人(選手)的狀態,選擇最佳的戰術。像是第二代的藥物,效果比第一代好,但副作用比第一代強。如果是年輕或體力好的族群,當然直接跳第二代標靶藥物,並注意副作用的調整。但若是明顯體力很差的高齡族群,或許第一代是更好的選擇。」

目前,如果是Exon19突變,沒有腦轉移,健保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都有給付。若有腦轉移,健保則給付第一代、第二代藥物。若是Exon21的L858R突變,不管有沒有腦轉移,健保目前都只給付給第一、第二代藥物。當出現抗藥性,重新切片後,有T790M突變,健保會第二線給付第三代藥物。

黃主任解釋,「我們臨床上也發現Exon19、Exon21的L858R的病人,未來會出現T790M抗藥的機會蠻高的。如果是先吃了一、二代,重新穿刺証實有T790M抗藥性,可以從第一、二代藥物,再銜接三代治療。這種一棒接一棒的延續治療,也可讓肺腺癌晚期的病友多一個不同的選擇。而不管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標靶藥,都是口服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家服用都很方便,可持續接受治療。若有排到新冠肺炎疫苗,也可以隨時施打,完全不會影響到標靶藥物的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