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也可以開心吃月餅 過個「不慌糖」的中秋節

糖尿病患也可以開心吃月餅 過個「不慌糖」的中秋節

文/賴怡君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

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則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見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每當中秋月亮升起,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而隨著時代進步,月餅的味道、口感、精緻度更是隨市場的競爭有所創新與變化,以滿足現代人的味蕾及新鮮感。團圓之際,外地遊子也都回家相聚,一群親朋好友品嚐月餅、瓜果多愜意!糖尿病患一樣有品嚐美食的權利,與一般人同樣有好的生活品質與享受過節氣氛。平常遵循藥物治療、適當運動與足夠並洽當的飲食是維持血糖穩定的基本條件,如何讓自己維持健康的身體,充分了解每餐吃的量並要知道食物的代換,就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倘若已經熟悉每餐能吃的量,當遇到節慶食品時就知道怎麼去換算,就可以過個沒有心理負擔的節慶。

擅用代換法 享受美食不打折

血糖的控制首重「量」的攝取,糖尿病患如果攝取總醣量拿捏得宜,也就是說「只要會換算吃進的醣量」(即醣類計算,Carbohydrate Counting),飲食是可以多變化的。基本上糖尿病患一日所需要的總醣類約佔一日總熱量的55~60%,例如一日需要2000大卡熱量的糖尿病患,一天所需要的醣類應佔275公克(約18.5份醣類,包含主食、奶類、水果、糕餅及甜點),可以利用食物代換或是搭配法來納入飲食計畫中,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又不影響血糖。以下為醣類的換算:

1份醣類= 15公克醣量

= 白飯1/4碗 = 熟麵調1/2碗 = 芋頭1/2碗 = 熟紅豆50公克 = 熟綠豆60公克= 麵粉20公克 = 麥粉20公克 = 鮮奶300c.c. = 拳頭大水果1顆 = 白砂糖15公克 = 方糖3塊

各式月餅所含的總醣量來自於澱粉及精緻的糖,一般人認為只有吃起來甜甜的糖才會影響血糖,其實製作月餅用的麵粉、豆沙、芋泥與米飯同屬澱粉類,也是會影響血糖的。一般市售的小月餅及糕餅所含的醣類與熱量整理如下:

食品

內餡

熱量
(大卡)

醣類
(公克)

蛋白質
(公克)

脂肪
(公克)

廣式月餅

豆沙、蓮蓉、五仁及棗泥、及各類加蛋黃

350
相當於
1又1/4碗白飯熱量

55
相當於11顆方糖

4.5

12.5

台式月餅

鳳梨、桂圓、白豆沙

250
相當於9分滿白飯熱量

29
接近6顆方糖

5

13

綠豆椪

綠豆沙

421
相當於1碗半白飯熱量

48
接近10顆方糖

10

21

鳳梨酥

鳳梨餡、冬瓜餡、麥芽糖

173
相當於6分滿白飯熱量

21.5
相當於4.5顆方糖

1.5

9

 

月餅除了澱粉和糖外,其中也含有許多看不見的油脂,餅皮會鬆軟香酥,餡料會滑潤順口,這都是因為含有大量油脂的緣故,所以在吃月餅的同時也吃下不少的油脂,不只會造成血糖升高,血脂肪也會異常,中秋節用餐時以平常心,少大魚大肉、少煎炸,多用煮、燙、滷、烤的方式來減少烹調用油,稍微彌補因月餅而吃下過多的油脂,另外,月餅中使用的鹹蛋黃因膽固醇和鈉的含量高,比較不適合食用,易造成心血管的負擔。

依照個人需求學習醣份計算 讓你開心過中秋

目前市面上有專位糖尿病患設計的無糖月餅,製做時用代糖取代一般的糖,降低月餅的總糖量,相對於一般的小棗泥月餅(7分滿飯的熱量),一個無糖月餅約等於半碗飯的量,糖量與熱量皆減少,糖尿病患可多加利用。雖然利用甜味劑取代砂糖、蔗糖,但別忘了餡料本身就含有大量糖分,餅皮中也含有澱粉 (在體內也會轉化成葡萄糖),雖能獲得口感上的甜味但仍會對人體肝臟、神經系統產生危害。臨床實驗也證明代糖木糖醇攝取過多,血中三酸甘油酯會升高,增加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為了您的健康又不失去美食的樂趣,絕對可以吃月餅,但依照建議最多不要超過2次,選擇甜度較低的月餅配著爽口的茶湯為佳,並維持監測血糖習慣。此外,避免為圖方便而將月餅當做早餐或宵夜食用。

糖尿病患在飲食上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這麼多限制,多了解吃的東西,學習份量(醣類計算)的觀念,飲食還是可以多變化的,誰說糖尿病患完全不能吃月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