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病患翩翩起舞 重回我的少女時代-[中時電子報]


乳癌病友逸昀(中)等人獲台灣癌症基金會頒發獎狀(林宜慧攝)


乳癌病友大跳電影《我的少女時代》插曲《我們青春》,重溫少女時代。(林宜慧攝)

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中第1位,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換算,平均每天約29名婦女罹患乳癌,每天更有約5名婦女死於乳癌;台灣癌症基金會今舉辦「愛波舞后召集令」,邀集全國各地190位乳癌病友與家屬在舞台上展現魅力,更有多名病友穿上高中制服,大跳電影《我的少女時代》插曲《我們青春》,重溫自己的少女時代。

舞者之一逸昀不到40歲就發現自己罹患乳癌,5年前自摸到綠豆大小的腫塊,卻因為怕檢查、治療影響胸部美觀而不予理會,過兩年腫塊越來越大更開始抽痛,痛了半年才受不了就醫,這時已乳癌第2期。

為了保命,愛漂亮的逸昀只好切除左側乳房,她自述,當時積極找乳房重建資料,並找上台灣乳房重建協會幫忙,經重建手術、化療、抗荷爾蒙治療,現在外觀一如當初,更重拾學習肚皮舞,用運動來保持完美身材。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乳癌平均發生年齡約53歲,其中45-54歲婦女最多,而35-44歲女性也占總發生人數的18%,顯見乳癌有年輕化趨勢;他呼籲,女性不要只自我檢查乳房,45到69歲女性,以及有乳癌家族史的40-44歲女性,每兩年至少接受1次X光攝影檢查。

台灣乳癌重建協會副理事長楊倢則指出,因為乳癌切除後的重建手術沒有健保給付,國內醫師對乳癌重建的資訊告知並不重視,目前乳癌病友中重建患者僅占6%。

她表示,許多婦女因為怕醫師「全切」乳房,而逃避篩檢、治療,最後耽誤病情,甚至接到許多案例在婚前健檢時發現罹患乳癌,結果婚姻告吹;事實上,若醫院提供足夠的重建資訊給患者,並提供一連串的化療、切除、重建流程,必可減少女性不敢篩檢、治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