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Breast cancer) |
|||||||||||||||||||||||||||||||||||||||||||||||||||||
目前乳癌發生率為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死亡率則為第四位。然而隨著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西化的改變,台灣乳癌患者一方面平均年齡逐漸年長,但另一方面仍有不少年輕患者,好發年齡約比歐美國家年輕十歲。統計顯示透過篩檢發現的個案,早期所佔的比率較高;且經過適當的治療5年存活率第零期為97.5%、第一期為95.6%,因此國人仍需共同努力宣導乳癌防治的觀念,以期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乳癌的危險因子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四倍)
次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2~4倍)
較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1.1~1.9倍)
可能危險因子(致癌相對機率未確定)
※上列問題若有任何回答為「是」者,即代表您是高危險群。 乳癌的徵兆
如有異常,請儘早至乳房外科就診。 乳癌的診斷須由專科醫師定期乳房理學檢查,及安排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檢查,偵測出觸診無法發現的零期或第一期乳癌,就能降低死亡率。超音波為無放射線疑慮的檢查,對年輕或緻密的乳房較適宜。而乳房超音波檢查較不易偵測到乳房X光攝影所能呈現的顯微鈣化點,因此乳房超音波與乳房X光攝影在乳房腫塊的檢查,實為互補。 乳癌的治療乳癌經過乳房切除手術後,並不代表已完全根治痊癒。即使開刀中沒有發現腋下淋巴結轉移的病人,仍可能有肉眼看不見的顯微轉移,經過一段時間後導致復發轉移。這種可能存在的顯微轉移,可以靠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荷爾蒙治療來預防。而腋下淋巴結有癌細胞轉移的數目、癌細胞荷爾蒙接受體的有無、HER2/neu 過度表現、腫瘤的大小、細胞分化程度及手術的方法、病人的年齡及停經的狀況等,乃為決定輔助性治療策略的重要參考。 乳癌的預後根據淋巴腺是否轉移、原發腫瘤大小、癌細胞分化級數、有無荷爾蒙接受體、腫瘤組織類別、細胞增生速率等因子皆可影響病人的預後。了解預後因子可幫助醫師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及評估病人復原或痊癒的機會有多少。 乳癌的防治
女性朋友記得要每個月定期關心自己,審視觸摸自己的乳房是否有硬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