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節保胃戰~ 胃癌預防與飲食呵護 |
20多年前,八點檔連續劇“星星知我心”風靡全台,劇中媽媽古月霞因罹患胃癌末期不得不將五名子女送養,故事情節感人肺腑賺人熱淚。日劇“HERO”中飾演副檢察長的老將演員-兒玉清,今年因胃癌末期不敵病魔而辭世。日本是世界上胃癌發生率相當高的地方,但他們從1960年代就開始全國大規模篩檢,被篩檢出的病例中,六成左右是早期胃癌,而台灣的早期胃癌僅約兩成。根據台灣行政院衛生署99年資料統計,儘管胃癌在癌症死因排名已退居第六名,但大多數胃癌患者被診斷的時候,已屬於預後較差的中、晚期。目前台灣並沒有這樣大規模的篩檢,「要靠民眾自己警覺」,但棘手的是,多數早期胃癌患者幾乎沒有臨床症狀;即使有症狀,也與消化不良或一般胃病難以區分,導致發現罹病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甚至已經轉移。 胃癌發生相關危險因子與預防 1.遺傳因素:目前流行病學的統計資料顯示,家族內有一人罹患胃癌,家人罹癌的機率比一般人多2~4倍 2.胃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
3.飲食因子
4.生活型態
全民烤肉節- 別忘了保護自己降低致癌風險 已有研究證明長期燒烤食物、醃製食物 、含亞硝酸鹽類的加工食品、酒精飲料,都是提高罹患胃癌的飲食因子。統計顯示,經常食用大量蔬菜水果的人,罹患胃癌的危險性可降低約30~50%。推測新鮮蔬菜水果中有一些天然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β-胡蘿蔔素及其他植物化學成分,可以阻斷上述之致癌過程。健康飲食的秘訣在於「三少一多七分飽」,也就是少油、少鹽、少糖等調味,加上蔬果攝取種類要多,以及細嚼慢嚥七分飽。食物盡量不選擇加工製造過的;在油品的選擇上,要留意脂肪含量,植物油較佳。2009年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文獻「降低胃癌風險的相關飲食」提出以下幾項降低胃癌的飲食選擇:
認識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 當胃癌手術後要開始恢復正常飲食時,常常會發生上腹部不適、腹部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腸胃道不適等症狀,並出現出汗、全身無力、頭暈、脈搏加快、心悸等血管運動性失調現象。這些症狀稱為傾食症候群,主要是因為攝食高滲透壓、富含醣類食物所產生的反應。 完整呵護你的『胃』~胃癌衛教志工研習營 胃癌患者術後常會有營養吸收不良的問題,許多病患因而無法承受後續的治療,因此如何吃的營養,吃的正確,成為胃癌患者重要課題,台灣癌症基金會看到了癌友們的需求,特別與羅氏藥廠合作舉辦胃癌衛教志工研習營,培訓專業志工,一同呵護病友們的「胃」。 胃癌病人除了營養吸收不良問題之外,還常會因為治療產生的副作用,使得味覺改變及食慾下降,所以飲食的調配及營養的補給格外變得重要,但如何把食物做的色香味俱全,提高病患食慾,就必須仰賴專業照護團隊來進行各項評估,以提供完整的治療。 台灣癌症基金會為了讓胃癌病患於治療過程中,獲得更良好的生活品質,特別於北中南(台北、台中、台南、高雄)舉辦胃癌衛教志工營,招募了100位志工前來研習,藉由專業的醫師和營養師,傳授最確實的資訊,未來還將發行「胃癌飲食呵護手冊」,提供給醫院志工及病友飲食相關指導原則,協助病人逐漸邁向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