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Lung Cancer |
更新日期:2024/03 過去國人對於肺部健康的防護觀念為:我不吸菸,所以,我不會得到肺癌。 不吸菸以防杜肺癌,在觀念上是正確的,但根據過去國人十多年肺癌病史的分析資料顯示,我國的肺癌患者,有相當多的比例為不吸菸的族群,其中以非小細胞肺癌佔最多,在肺腺癌有6成以上的比例,而肺腺癌病患中又很多都不吸菸。 吸菸導致肺癌眾所周知,不吸菸也會發生肺癌,卻是一般民眾認知模糊的地塊,更是公共衛生教育必須加強的範疇。 因著變異基因的發現,標靶及免疫治療藥物的研究,肺癌已經進入量身訂做的個人化精準醫療,不僅能避免無效醫療,亦可延長存活期,得到良好的控制。 延伸資訊1.《肺癌大小事衛教手冊下載》 延伸資訊2.《懶人包》老菸槍殺手 小細胞肺癌:最嚴重的肺癌類型 延伸資訊3.《ESMO 非小細胞肺癌(NSCLC)臨床實踐指南》 延伸資訊4.《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基因檢測及精準醫療衛教手冊》 背景與成因目前肺癌的許多成因仍然不明確,但是可以歸納出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而不吸菸者,若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或是罹患肺部疾病、家族直系血親中有罹患肺癌者,也務必要有所警覺。
|肺癌的分類 A. 小細胞肺癌:8-10%。生長快速,很快由淋巴、血液循環系統蔓延至身體其它組織或器官。與抽菸關係密切,一般無法以手術切除 B. 非小細胞肺癌:90-92%。 1.鱗狀細胞肺癌:13%,好發於吸菸者,多分佈於肺部中央,容易堵塞氣管造成肺葉萎陷,且有縱膈腔淋巴結擴散,擴散速度比其他類型肺癌慢 2.肺腺癌:68%,肺癌中最常見類型,較常發生於女性、非吸菸者。此類型腫瘤通常長在肺部邊緣屬於周邊型病變,患者多半沒有任何自覺症狀 3.其他:7%,如大細胞癌:1%,通常為周邊型病變生長速度較緩慢,但常有早期轉移的現象。另有如:唾液腺樣癌,類癌,惡性肉瘤..等較少見之細胞型態。
高危險因子🔸以下為肺癌高危險群: A:吸菸族群: 香菸中有超過八十種已知的致癌物質,經科學的驗證,吸菸不僅易引起肺癌,亦包括鼻咽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等。一天一包菸的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為未吸菸者的1 0倍,導致之肺癌主要為鱗狀細胞癌與小細胞癌 B.有肺癌家族病史者:有肺癌家族病史者(直系親屬有兩位以上(含兩位)罹患肺癌者)得肺癌的機會為一般民眾5~7倍,所以這些高危險族群可以建議作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早期發現肺癌。 C.曾經罹患肺結核或是其他肺部慢性發炎疾病者 D.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者(金屬業如釋放鉻、鎘與砷、釋放濃稠廢棄燃料、石棉接觸者、不完全燃燒之汽機車廢氣、放射線環境下、二手菸害環境…等),都需特別注意肺部的健康。 若是因為工作需求無法避免,也要加強自我保護如衣著、口罩等,以避免接觸過多的致癌物質。而居住於重工業區周邊的民眾,也需要時常注意自己肺部的狀況。 二手菸致癌主要是因為燃燒過的粒子更小,更容易到達肺深部。暴露於二手菸環境的人,罹患肺腺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1.35 倍。
臨床症狀早期肺癌多半沒有明顯症狀,和肺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等各種肺病非常類似,不易區分,因此不易被發現。等到症狀持未改善,甚至有其他明顯異常就醫檢查時,往往疾病已經進展。 肺癌的症狀為:長期咳嗽、痰中帶血、胸悶、背痛、聲音嘶啞、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若腫瘤壓迫到食道,就會出現吞嚥困難。 全身性症狀可能是食慾不振,體重下降,虛弱,甚至發燒。 若是遠端轉移,視其轉移器官不同,就會有不同症狀: 轉移至腦部,就可能會有頭痛、嘔吐、暈眩,視覺模糊。 轉移至骨頭,則有骨頭疼痛,若是脊椎部位,除了疼痛,亦會有肢體麻痺無力。 轉移至腹腔肝臟,就會有腹水、黃疸等。 相關檢查➤【儀器影像檢查】: ▲胸部X光檢查:目前最普遍被應用,但無法做為早期篩檢之用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是目前篩檢肺癌最靈敏的工具,具高度敏感性,可偵測小於1cm的腫瘤,並依據其形態特徵,判斷良性或惡性的可能。但不適合用在確診的評估。 ▲支氣管鏡:可以直接觀察腫瘤部位、範圍、氣管內的病變,可取組織做病理化驗 ▲縱膈腔鏡:需要麻醉。用於診斷是否有縱膈腔淋巴轉移與評估分期。 ▲胸腔鏡:評估腫瘤大小與位置,並採組織切片做病理化驗。 ▲電腦斷層掃描:需注射顯影劑,可精確測量腫瘤大小及侵犯周圍組織的程度 ▲核磁共振:對神經血管軟組織較敏感,例如腦部。多用於懷疑有腦部轉移病變之確診 ▲正子攝影:可做為肺癌的分期判斷,治療效果及追蹤。多用於遠端轉移的偵測。 ▲骨骼掃描:因為骨骼與腦部是肺癌最常轉移的部位,故骨骼掃描可以確認肺癌是否轉移至骨頭。
➤【組織細胞檢查】: ▲痰液細胞學檢查:收集清晨第一口痰3-5套,可做為是否有異常細胞的初步判斷。但若含口水或食物殘渣,會影響檢出率。 ▲切片檢查:除了病理型態診斷之外,還可以進行基因檢測,作為藥物選擇及治療計畫。方式有:電腦斷層導引切片,超音波定位切片,支氣管鏡超音波切片。 ▲液態切片:壞死凋亡的腫瘤細胞會釋放到血液中,因此可以透過血液進行檢測。通常用在無法取得組織狀況下,如腫瘤位置不易採樣,腫瘤太小,切片風險太高..等,但是目前應用發展仍無法完全取代組織切片。 ▲基因檢測: 透過基因檢測找出致病基因,給予對應標靶藥物進行阻斷,就有機會抑制腫瘤持續惡化,控制病情。目前與肺癌相關的變異基因很多,如EGFR,ALK,ROS-1..等,也都有標靶藥物可以使用,得以穩定控制。 癌症分期🔺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第一期: 指腫瘤小於三公分(直徑),被肺臟或肺臟肋膜包住,尚未侵犯到主支氣管。 1A:腫瘤兩公分以下者; 1B:腫瘤兩公分到三公分之間,侵犯肋膜層。 ◆第二期: 指腫瘤為三公分到七公分之間、侵犯到主支氣管但未及氣管分叉(carina),單側侵犯肺臟肋膜、合併肺葉塌陷或阻塞性肺炎,肺門淋巴結 2A:腫瘤介於三公分到五公分之間; 2B:為五公分到七公分之間。 ◆第三期: 3A:指直徑大於七公分的腫瘤,或直接侵犯到胸壁、縱膈腔肋膜、心包膜外層,腫瘤在氣管分叉處兩公分範圍內,但未波及氣管、或伴隨整個單側肺臟塌陷、或在主要腫瘤的肺葉有其它小腫瘤結節。 3B:腫瘤同側有肋膜積水,,淋巴轉移至對側淋巴結,縱膈腔淋巴結 ◆第四期: 腫瘤包含任何大小直徑,但已經侵犯到縱膈腔、心臟、大血管、氣管、喉返神經、食道。及發生遠端轉移,例如腦部,骨頭,肝臟。
🔺小細胞肺癌: 侷限期:腫瘤且淋巴結僅位於同一側肺臟內。 擴散期:擴散到另一側肺,或者對側胸部的淋巴結,有肋膜積水或心包膜積水,或者遠端轉移。 治療方式一、手術治療:將肺部原發性腫瘤及侵犯之淋巴結切除,為達完全治癒之目的。 ※依病灶的情形和侵犯程度可分為:
▲手術方式: ▸▸傳統開胸手術:手術傷口大,需切斷1-2根肋骨,術後傷口疼痛,恢復時間長,發生併發症的比例也較高。 ▸▸胸腔鏡微創手術:傷口較小,術後恢復快,疼痛減輕,對於胸壁肌肉及神經損傷較少。近年來除了傳統胸腔鏡與單孔胸腔鏡之外,還有不須插管的麻醉方式下,完成手術的不插管胸腔鏡。
二、化學治療:化學治療就是利用抗癌藥物,透過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至全身,毒殺生長分裂快速的癌細胞,以降低或清除癌症病人體內的癌細胞,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目前治療藥物有多種組合,也可能會與其他治療方式,例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等併用。 接受化學治療的時間將因腫瘤大小與期別及目的而不同:可能是於術前,先以化療縮小腫瘤再手術的前導性化療,或者是術後的輔助治療,以清除殘餘的癌細胞,也可能是因無法手術,為控制疾病進展的治療選項之一。 (※附錄:肺癌化學治療藥物一覽表)
三、放射線治療:癌細胞對於放射線具高度敏感性,因此可以高能量輻射線造成癌細胞損傷與破壞,阻礙癌細胞生長。 臨床上,手術前、後或無法手術的病人,都可能採用放射線治療。有時也會與化學治療同步進行。若有遠端轉移,例如腦轉移,亦會使用腦部放射治療控制病情進展。 臨床治療計畫中,都是採取分次的放射治療,也可使照野內的正常細胞能夠治療的療程內修復。 ※肺癌的放射治療技術包括: 【光子治療】:
放射治療的設備有很多,例如:伽瑪刀(Gammaknife)、電腦刀(Cyberknife)、螺旋刀(Tomotherapy)、質子刀(Proton therapy)..等。但都有其治療的適應症與健保條件。須以臨床治療需要及經過醫師評估,選擇適合的方式。 【強度調控質子治療(intensity-modulated proton therapy,IMPT)】: 可將放射劑量集中在腫瘤部位,於一定的深度釋放大量的能量以殺死癌細胞,但又可減低對正常組織傷害,降低副作用。目前須自費。 【重粒子放射治療(heavy particle therapy)】: 將能量釋放集中於腫瘤部位,給予深部腫瘤足夠的劑量同時減少鄰近正常組織的傷害。對於手術困難及使用傳統放射治療無效的腫瘤,或拒絕手術者,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目前為自費治療項目。
四、標靶治療:肺癌腫瘤帶有的基因突變,是可驅動癌症生長的基因組,使用藥物阻斷此類突變的基因,稱之為標靶治療。 肺腺癌晚期患者對其腫瘤進行基因檢測,若篩檢出其突變的基因,配合標靶藥物來做治療可明顯的使腫瘤體積縮小,延緩疾病進展,並維持病患生活品質。 (※附錄:肺癌標靶治療藥物一覽表)
五、免疫治療:免疫治療主要就是透過啟動免疫系統反應,從而辨識及攻擊癌細胞。 目前使用的方式是將病人的腫瘤組織切片後進行特殊染色,藉由腫瘤細胞上的特殊標記來辨識療效。 現行在免疫藥物上,有兩種機轉作用,包括CTLA-4和PD-1/PDL1。可能單獨使用,或是與化療、或抗血管新生抑制劑合併治療。 (※附錄:肺癌免疫治療藥物一覽表)
六、其他治療:
肺癌治療方式不斷研發出新,不僅提供病友更多適切的選擇,也提高了治療的效果。但是,仍需要跟臨床醫師討論適用性。
抗藥性及復發的治療處置完成治療療程後,需定期追蹤,包括抽血,胸部X光及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等檢查。若有復發或遠端轉移,則依其部位與腫瘤大小,決定治療方式。 手術、放射治療,或更改化療藥物、增加免疫治療(若之前未曾給予),都可能是治療的選項。若有其他症狀出現,就需合併其他處置方式緩解症狀。 例如因復發腫瘤侵犯上腔靜脈,或形成栓塞致血流受阻導致的上腔靜脈症候群(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 syndrome) ,則需以放射治療或置放擴張支架與使用抗凝劑等改善症狀。
標靶藥物常會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產生抗藥性。此時,即須再次取得腫瘤組織,或以液態切片方式,甚至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檢驗是否有其他突變型的基因,以尋求適合的標靶藥物。 若未有其他基因型突變,或檢驗出罕見突變基因卻尚無可用之藥物時,就將先以化療或免疫藥物做為主要治療方式。 雖然治療有其準則,但每位病人狀況仍有差異,對於藥物反應亦有不同。仍需與醫療團隊進行詳盡的討論。
結語預防與篩檢,是每個人可以身體力行,遠離肺癌威脅的方式。不吸菸或戒菸、避免暴露在二手菸或其他容易致癌環境下,廚房通風需良好,烹調時盡量減少熱油煎炒等易引起油煙等方式,同時使用抽油煙機,飲食著重於高纖多色彩的蔬果等,都有助於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 另外,嚴重吸菸者、帶有肺癌基因或家族史者這兩大風險族群,須定期使用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可發現早期病變,給予適當的處置治療,達到最佳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