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Breast Cancer |
更新日期: 2022/08 女性乳房是由分泌乳汁的腺體(乳房小葉)、乳管(將乳汁從乳房小葉載往乳頭的小管)、脂肪和結締組織、血管以及淋巴管組成。當乳房上皮細胞不正常分裂繁殖,就會造成乳癌。 多數乳癌發生在乳管,有些發生在乳小葉,且由於乳房,而且乳房含豐富血管、淋巴管、淋巴結,因此乳癌細胞容易擴散到其他器官,常見的遠端器官如:骨頭、肺臟、肝臟、腦部等,所以早期發現是很重要的,也能提高治癒率,降低乳癌死亡率。 而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發生的癌症,發生率常年位於首位,好發年齡在40到50歲,且發生的年齡層有逐年下降之趨勢。 藉由「乳房自我檢測」、「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做早期偵測與追蹤,早期與治療,加上醫藥科技的持續進步,乳癌的治癒率已有持續的提高。 延伸資訊1. 《懶人包》翻轉三陰性乳癌三高命運精準用藥助延命 延伸資訊2.《ESMO 乳癌臨床實踐指南》、《ESMO 骨轉移臨床實踐指南》 背景與成因罹病者性別大多是女性,也有極少數的男性會罹患乳癌。好發年齡在40~65歲的婦女,其他的危險因子請見下表。 有危險因子者,罹患乳癌的機率相較一般人稍高,但仍然有部分癌友,並無有以下情況,因此一般婦女仍要注意自我乳房的健康,定期篩檢,方能早期發現與治療。
多數乳癌的發生與女性荷爾蒙有密切關係,約三分之二的乳癌細胞,有「雌激素接受體陽性」(註1),使得癌細胞受荷爾蒙刺激生長。列表中可見,經期時間較長者,也是可能的危險因子之一。因此「雌激素接受體陽性者」須接受「抗荷爾蒙治療」,阻斷雌激素對癌細胞的刺激,就能抑制乳癌細胞的生長。 ※註1:雌激素(Estrogen,動情素)是女性荷爾蒙的一種,可刺激女性特徵:乳房、生殖器官的生長與成熟。 臨床症狀初期不會有太明顯的症狀,或是疼痛感,常見是在摸到乳房有腫塊才發現,部分癌友甚至是在中晚期,才有較明顯的乳房外觀改變。
相關檢查現有良好的檢測工具,可做為乳癌的早期篩檢。當發現可觸摸到腫塊時,可能的診斷包括:乳癌、水瘤、良性纖維腺瘤、單純囊腫以及纖維囊腫等,務必尋求醫療院所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追蹤。
癌症分期1. 分期:依照腫瘤大小跟轉移程度分成四期。 2. 細胞型態分類:常見是乳管癌,少數是乳小葉或其他。 (1) 原位癌:癌細胞尚未形成腫瘤,未侵犯其他部位。依發生部位可稱為乳管原位癌(DCIS)或乳小葉原位癌(LCIS)。 (2) 侵襲癌:癌細胞已跑出乳管或乳小葉至乳房其他組織。依發生部位可分為侵襲性乳管癌(IDC)或侵襲性乳小葉癌(ILC)。 (3) 柏哲德氏症:乳頭及乳暈處出現類似皮膚濕疹,罕見的早期乳癌類型,通常症狀只出現在其中一邊乳房。 (4) 其他:混合型、髓狀瘤、葉狀肉瘤、乳頭狀癌、黏液性癌等。 3. 癌細胞惡性度分級(grading): 分級低(grade 1)代表癌細胞生長速度慢,比較不會轉移。而分級高(grade 3)代表癌細胞生長速度外,比較會轉移。 4. 乳癌基因表現形態: 根據荷爾蒙接受體雌激素(ER)、黃體素(PR)、第 2 型人類表皮細胞接受體(HER2)、Ki-67(細胞增生程度)來分類,且不同的基因類型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列表如下:
治療方式治療的方式很多,會根據疾病狀況以及癌友的年齡、個人價值觀,會有不同的組合。由於疾病的年輕化,還有各項新興藥物的研發,都需要與醫療團隊共同討論後做決定。治療前,需先確認乳癌的分類、分型,以及淋巴結轉移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先做「術前輔助藥物治療」,再選擇適當的手術(包含是否需要作淋巴廓清術),再評估是否需要接受「術後輔助治療」。 一、手術治療 (1) 全乳房/乳房保留手術: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曾刊登追蹤乳癌病人 20 年的研究發現,早期乳癌病人,接受乳房全切除或是乳房保留手術合併放療,兩者的存活率相當。但如果有局部廣泛性的腫瘤、大面積鈣化點,或腫瘤侵犯乳頭及乳暈,會建議全乳房切除以減少復發機率。而選擇乳房保留手術,局部復發率相對偏高一點,為降低復發,必須搭配局部放射線治療,或其他輔助性治療,來降低轉移及復發機率。 (2) 手術方式:有傳統手術、內視鏡以及達文西機械手臂。各有其優缺點,除需考慮術後傷口照顧外,還需考量自費價格,須與醫療團隊做詳細討論。 (3) 淋巴結清除:傳統乳癌手術,會將腋下淋巴結盡數清除(淋巴腺廓清術),可得知淋巴結的感染程度。但並非淋巴結清得愈乾淨,存活期愈長。淋巴過度清除,會造成淋巴水腫,造成手臂腫脹、疼痛、活動受阻,甚至蜂窩性組織炎情形。 而「前哨淋巴結」是指乳房的淋巴循環往腋下走的時候,第一顆遇到的淋巴結,如果「前哨淋巴結」沒有受到腫瘤感染,可推測更遠端的淋巴結並沒有被感染。因此在手術時,醫師通常會做前哨淋巴結切片,沒有轉移者,不需要接受淋巴廓清術。有轉移者,須配合醫療團隊做「術前輔助藥物治療」,經評估後,仍有機會不需要做淋巴結廓清術,減少淋巴水腫的副作用產生。 (4) 淋巴水腫:實行淋巴廓清術常見的副作用,預防重於治療,可向專業復健醫療團隊學習照護的注意事項。 (5) 肩關節復健運動:術後可能會有緊繃感、肩膀活動度受限、日常生活活動受限、手術手臂淋巴水腫、末梢麻木或感覺異常等現象。透過正確且持續執行復健運動,可以預防或減輕上述情形。 (6) 乳房重建:癌友對乳房外觀的期待是重建手術考量的重點,需要與醫療團隊做詳細的討論,不論是全乳房或部分切除都能做重建,也能同時於另一側做義乳。
二、化學藥物治療: 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利用化學藥物毒殺癌細胞,目前化療藥物對於乳癌細胞的控制,效果相當好,可有效降低轉移復發的機會或是使乳癌腫塊縮小。 (1) 化學治療形式:
(2) 藥物介紹: (※附錄:乳癌化學治療藥物一覽表)
三、抗荷爾蒙治療:乳癌形成的原因與女性荷爾蒙有密切關係,當癌細胞有雌激素接受體或黃體素接受體陽性,阻斷女性荷爾蒙,就能抑制癌細胞生長。治療方法有雙側卵巢切除、藥物治療,藥物會根據停經前、後,生育考量來做藥物的選擇。 (1) 抗荷爾蒙治療藥物:停經前、後女性的荷爾蒙來源不同,所以藥物的使用分為停經前、停經後;口服或靜脈劑(停經針)。至少服用五年,高風險者可延長到10年。
(2) 雙側卵巢切除:卵巢是製造女性荷爾蒙的器官,卵巢退化就可以降低荷爾蒙濃度,女性在45歲~50歲左右,卵巢會自然退化,停經前女性可使用停經針取代手術,避免完全喪失卵巢功能,讓未來仍有受孕的機會,故此方式較少使用。
四、標靶藥物治療: 藥物原理是針對特定的癌細胞基因治療,所以不同的標靶藥物,適用的對象也不同。使用之前,須接受腫瘤基因檢測,才能達到精準治療。 (※附錄:乳癌標靶治療藥物一覽表)
五、免疫藥物治療: 透過活化「本身免疫系統」,讓免疫細胞發揮功能,攻擊癌細胞。可先藉由檢測PD-L1的表現,≧1%(陽性),評估是否適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由於是活化自身的免疫細胞去攻擊癌細胞,也可能會攻擊自己的身體,而出現免疫疾病的副作用,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發生,但會需要定期追蹤,及早發現,可以獲得良好控制。核准使用於「三陰性乳癌」,以靜脈方式給藥。
六、放射線治療: 使用高能量的放射線去破壞或停止癌細胞生長,通常用於腫瘤過大、淋巴結轉移等於或超過4顆,或手術切除邊緣有癌細胞侵犯;或選擇乳房保留手術者,須接受術後放射線治療增加局部控制。一般在手術後會接受5-6週,每週5天的放射線治療,可減少局部復發的機會。 (1) 放射線治療期間,保持照射範圍乾淨,避免用熱燙傷皮膚。 (2) 可與醫療團隊討論,選擇合適的乳液或凝膠,給予皮膚保濕滋潤(非油性),降低皮膚反應,但在治療前4小時勿塗抹,其餘時間均可。 (3) 洗澡採淋浴,水溫勿太熱,蓮蓬頭勿直接沖洗,洗完後用毛巾輕拍乾,患側不要背背包,避免皮膚磨擦造成破皮。皮膚搔癢時,可冷敷或加強保濕。 (4) 容易受到摩擦的皺褶部位,如腋下、乳房下緣以及乳頭等處,會因動作或穿著產生摩擦,會讓皮膚反應變得較為嚴重;可常保持雙手插腰姿勢,保持腋下通風乾爽。 (5) 治療期間不穿胸罩或太緊的內衣,治療時穿脫方便如前扣式襯衫,在家穿寬鬆透氣、棉質勿太粗糙衣物,以減少摩擦對皮膚造成更多的傷害。 (6) 疲倦是常見副作用,但仍建議配合自己的體能做適當的運動。
七、臨床試驗:可詢問醫療團隊,或至「台灣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網」查詢。
結語 乳癌如果能早期發現,不僅可做乳房保留手術,5年存活率更可達90%以上。而且現在也有良好的篩檢工具─乳房X光攝影可以有效提早發現,偵測到鈣化點或腫瘤,提早發現無症狀的原位癌。 國民健康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建議符合條件的民眾積極篩檢。也鼓勵所有女性,每個月做乳房自我檢查,發現乳房有硬塊、皮膚異常變化、異常分泌物,應找專科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治癒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