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專訪】高尚志醫師:疫情期間,發現肺腺癌該怎麼治療?


 

高尚志醫師

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台灣肺癌學會理事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佈的2020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1],肺癌再度高居死亡率第一位,共奪走9,629位國人的性命。以每十萬人口死亡率來看,男性是51.6位、女性是30.2位,也是兩性十大癌症死因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最新的癌症登記年報[2],則顯示2018年的新增肺癌有16,023人,每十萬人口的發生率為67.93人,已超越肝癌的48.10人。在國人十大癌症中,肺癌發生率,次於女性乳癌、大腸癌,位居第三位。肺癌中又以肺腺癌最多有10,988人,占七成以上。

 

 

 ▍治療不中斷 肺腺癌是長期戰

正值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此時此刻,被診斷出罹患晚期肺腺癌,該怎麼辦?

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醫師提醒,「亞洲人得到肺腺癌,很多是不吸菸的族群,治療前,最重要的是要先做腫瘤切片,先確認是否有驅動基因突變。以亞洲人最常見的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為例,它是一個細胞生長很重要的受體,萬一有突變,就會讓癌細胞不受控制、易轉移,所幸現在已經有很多標靶藥物,可以抑制有EGFR突變的癌細胞,讓癌細胞沒辦法再生長。」

 

就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住院、該檢查、該回診、該吃藥,還是要如常進行。高副院長說,「像要做腫瘤切片等侵入性的檢查。無論是病人或陪病家屬,都要先經過新冠肺炎的快篩、PCR檢查是會稍微麻煩一點,但對住院病人來說,就醫安全上會比較有保障。」

 

 ▊醫藥研發不斷進化 三代標靶藥物延續更多癌友生命

高尚志醫師表示,其實台灣人很幸福,EGFR突變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藥物,都有不同的健保給付條件,找到適合的口服藥物後,在家就可以持續治療。不會受到疫情影響而治療中斷。已經排到新冠肺炎疫苗,也可以直接施打,不需再變動標靶藥物的服用。

如果是EGFR有外顯子(Exon 19 )突顯,沒有腦轉移,第一到三代都有一線治療的健保給付。Exon 21 的L858R 突變,治療效果比起Exon 19 稍差,目前只給付第一代、第二代,所幸第二代新藥效果還不錯,可是皮膚長紅疹、甲溝炎的副作用較明顯。

但比起做傳統化療,還是比較輕鬆些。如果反應激烈要調整劑量,對藥效影響並不大。曾有病友的肺腺癌像滿天星,轉移得一塌胡塗,出現咳、喘、咳血、肺積水的情況,服藥一到二周積水退掉,有如魔術子彈一樣,抗癌的效果明確,也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治療做最好的搭配,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或消極地等待。

 

如果第一線治療期間,疾病再度惡化,也還可以再次安排腫瘤切片,檢測是否產生出現抗藥性T790M基因突變。若有此突變,能夠在第二線使用第三代的標靶藥物作治療。」

高尚志副院長說,「台灣有很多肺腺癌的病友,像是前總統陳建仁,名嘴陳文茜、主播蕭彤雯,都曾被確診是肺腺癌。經過積極治療,目前也還是非常活躍。罹癌並沒有減損他們的影響力跟活動。」

 


[1] 2020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

[2] 2018年癌症登記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