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什麼是胃腸道基質瘤 該如何治療?


 

什麼是胃腸道基質瘤 該如何治療?

依據99年全國十大死因統計顯示,癌症已29年蟬連十大死因的第一名,國人罹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均快速成長!近年來分子醫學的快速發展,讓部分致癌基因逐漸被發現,進而發展出針對基因治療的抗癌標靶藥物,開啟了癌症治療新頁。其中,c-kit腫瘤基因的發現,讓患有「胃腸道基質瘤」的病患得以有更好的治療方式,也是標靶藥物治療的受惠癌症之一。

不易發現 胃腸道基質瘤多仰賴影像檢查

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蘇裕傑說明,胃腸道基質瘤並無特殊的症狀表徵,早期不易察覺,常因其他因素進行內視鏡檢查,或因大便異常、腸胃道出血、慢性貧血問題、腸胃道阻塞等問題至醫院求診時才發現病灶。臨床上,當醫師透過內視鏡發現腸胃道有可疑組織時,可於檢查的同時取出切片,送至病理科醫師加以診斷,但腫瘤常因生長部位較深層,有時內視鏡無法取到切片,這時則需透過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攝影取得更詳細的腫瘤相關訊息。

放療、化療效果不佳 標靶輔助治療為利器

蘇裕傑醫師表示,目前全球醫界共識,所有的胃腸道基質瘤都應視為為惡性腫瘤,外科手術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若為中高復發風險的患者,術後再給予分子標靶藥物的輔助治療。但針對手術無法完全切除、復發或轉移性的胃腸道基質瘤,則以標靶藥物治療為主。基利克(Glivec)與紓癌特(Sutent)是目前用於治療胃腸道基質瘤的標靶藥物,基利克是一種蛋白質酪胺酸激酶抑制劑,主要是透過阻斷c-Kit基因的信號,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繁殖,是目前健保補助的第一線標靶藥物,但部分患者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即發現效果不佳,或是多數病人在持續吃藥後產生抗藥性,以致造成復發或是腫瘤轉移等惡化現象時,醫師則會考慮加重基利克藥物的劑量加倍至800mg,蘇裕傑醫師表示,由於台灣人體質關係,若加重藥物劑量,常會造成更嚴重的副作用發生,導致病人身體無法負擔,為避免此種狀況發生,則建議改用第二線標靶治療利器紓癌特。「紓癌特」主要是針對PDGFR-α的突變,能夠有效抑制癌細胞增殖與成長,同時亦能幫忙阻止新生的血管形成,避免提供氧氣及營養,使得癌細胞難以存活。

蘇裕傑醫師叮嚀,雖然標靶治療可有效治療胃腸道基質瘤,但不表示使用標靶治療就能輕鬆的控制腫瘤與疾病發展,標靶治療跟傳統的化療一樣,都會出現藥物的副作用。基利克容易出現白血球降低導致出血、貧血甚至水腫等副作用,而紓癌特則會出現手腳破皮等狀況,但這些副作用通常在1~2個月內會得到改善,需耐心配合醫師指示及用藥,若有任何不適也要立即回診。標靶藥物的發明能有效延長病患之生存時間,同時病患若能持續保持正面的態度,配合醫師的醫囑與治療,有效抗癌,癌症絕對不再是不治之症。

胃腸道基質瘤小檔案

胃腸道基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簡稱GIST)是胃腸道中比較罕見的肉瘤,多數是因為Cajal(卡哈爾)細胞的c-kit基因發生突變所導致的疾病,常發生在消化系統的胃及小腸,少部分病人發生食道和大腸或腸胃道的任何一處。另外,胃腸道基質瘤也是近十幾年來病理學診斷上一個較新興的名詞,在過去被視為某種平滑肌肉瘤,直到1990年,透過特殊的病理染色法分類後,才將這一類表現CD117(c-kit)及CD34的腫瘤重新界定。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