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水腫的照護


 

水腫的定義:

組織中存在過多的液體。

原因:

原理

疾病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局部組織發炎、過敏、外傷等。

微血管內壓力增加

心臟衰竭、靜脈血栓、肢體癱瘓等。

血管內膠質滲透壓降低

營養不良、厭食症者、癌症、肝硬化、腎病症候群等患者。

組織壓力降低

常發生於眼瞼、足背、陰囊等部位,或常見於老年人及營養不良患者。

淋巴液排流障礙

癌症、治療副作用(為初期淋巴水腫症狀)

徵候:

    1. 全身肢體或部分肢體持續出現腫脹情形。
    2. 對於局部皮膚加壓5秒後會出現凹陷狀況。依凹陷程度又分為四個等級:
價數

水腫程度

1+

皮膚輕微下陷,未有明顯腫大情形。

2+

皮膚局部下陷小於5mm,輕微腫大情形。

3+

皮膚局部下陷5-10mm,明顯腫大情形。

4+

皮膚局部下陷大於10mm,嚴重腫大情形。

  1. 水腫皮膚部位顯為光亮、皮膚層薄且緊繃情形。
  2. 為可逆性的症狀。

居家照護:

除了按照醫囑服用利尿劑外,因水腫部位皮膚變薄且容易破皮,因此皮膚照護需注意維持皮膚的完整性為主,並且增加皮膚的彈性及濕潤度,另外運用活動、抬高患肢及按摩等方式消除水腫。

(一)、皮膚護理

  1. 注意皮膚的清潔,可使用中性肥皂清潔及嬰兒油(或中性乳液)滋潤。四肢可以溫水泡浴促進血液循環,但須注意水溫並且浸泡約15-20分鐘,避免燙傷情形。
  2. 因皮膚脆弱亦受傷,盡量避免碰撞,可選擇穿著柔軟棉質衣物或長袖衣褲保護皮膚,避免摩擦皮膚導致破皮。
  3. 若皮膚外觀已出現破皮或滲液情形,應做適當的傷口護理避免感染情形。

(二)、抬高水腫肢體

臥床休息時以枕頭抬高水腫肢體,有助於體液回流以減緩局部水腫,同時避免壓迫而使皮膚破損。

(三)、活動

依患者情形維持適當的活動或是協助肢體運動,使肌肉收縮,可促進淋巴液及血液的循環。

(四)、按摩

水腫部位由遠端往近端的方向以環狀按摩方式,讓肌肉達到適當的休息,並可促進血液循環以及局部的淋巴液回流,以消除水腫情形,每天可執行3-4次,每次按摩時間約15-20分鐘。步驟如下:

  1. 使用使用溫熱毛巾熱敷水腫肢體部位。
  2. 使用平日慣用乳液(無刺激性為主)於手心,雙手掌搓熱後均勻塗抹於皮膚處。
  3. 由遠心端到近心端的方向以指腹按壓、滑動及按摩方式,每點按壓約8秒。
  4. 使用的力道以患者可承受的程度為主,避免指甲碰觸患者,當發現患者水腫部位出現紅、腫、熱、痛,或肢體冰冷、發紺等情形,應避免用熱及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