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胖不是福氣!研究發現,學童時期肥胖,成年後仍有很高的機率繼續胖下去。醫師形容,肥胖就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引爆癌症和各種文明病的罹病風險,家長應重視學童肥胖的問題,協助培養正確的飲食觀念,少碰高熱量食物,充足且均衡攝取多樣化高纖蔬果。
「肥胖」已成為全球公敵,世界各國紛紛推動飲食政策加以改善和防治!
小時候肥胖!長大罹患三高和癌症風險比別人高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家崙表示,全台彎約有64萬名胖學童。根據教育部國教署資料顯示,國小學童過重和肥胖比例逐年增加,胖學童比例已高達3成,尤其男童每3人就有1人體重過重或肥胖。
張家崙醫師提醒,肥胖不僅會增加三高的風險,也會提高罹癌的機率,不可不慎。(攝影/駱慧雯)
學齡兒童肥胖有1/4至1/3的機會,成年後仍然肥胖,而青少年肥胖者則有50%至60%的機率繼續肥胖。肥胖不僅與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密切相關,更可怕的是,許多研究也證實,體重過重的兒童會增加成年後罹患胰臟癌、膀胱癌、口腔癌的風險。
而年長一點的學童過重,則會增加罹患全癌症的風險,包括大腸癌、乳癌以及攝護腺癌等;成年人若超過理想體重40%,男性會增加33%罹癌機會,女性則會增加55%罹癌機會。
飲食對抗肥胖!蔬果579千萬不能少!
「肥胖」已成為全球公敵,世界各國紛紛透過飲食政策或立法方式進行改善和防治!台灣癌症基金會則在教育部和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指導下,發起「好食小子—國小校園體控示範計畫」,讓學童成為教育種子,將正確且健康的飲食觀念帶進家庭,影響爸爸媽媽且落實,營造健康的校園和家庭飲食環境。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張心怡表示,孩子與父母都應有正確的營養知識與六大類食物份量攝取概念,尤其是蔬菜、水果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及豐富的纖維,每日攝取量要足夠,有助兒童維持健康體態。
根據2013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指出,國小學童高達94.7%每天吃不到5份蔬菜水果。張家崙醫師強調,多吃蔬果可以獲得各種不同的植化素,提供身體對抗疾病的生物效應,不只具有抗癌效果,同時還可以減少包括痛風、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中風、肥胖、關節炎及老化等文明病的發生機率。
兄弟檔童星小小彬和迷你彬、雙胞胎姊妹樂樂和媃媃,
響應台灣癌症基金會「好食小子」活動,鼓勵大家多吃新鮮蔬果。(攝影/駱慧雯)
食育從親子共廚開始!認識食材營養是重點
除了多吃蔬果之外,張心怡營養師也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下廚做菜,除了能發揮示範作用,學習和討論用技巧性料理方式以減少高油脂和高熱量食物的攝取,也能增進親子感情。
不過,需注意的是,許多父母想以「原味食物」教育孩子吃得健康,要求絕對不吃零食、只吃水煮蔬菜與肉類、減少調味等,卻忽略了吃東西本身是一種享受,結果造成孩童認為「健康就是不好吃」的錯誤觀念,更時常在家長看不到的地方自行購買「美食」。
對此,張心怡營養師建議,家長應該要學習的是帶著孩子一起瞭解天然食材,認識蔬菜在五顏六色下隱藏的不同營養,了解哪些加工食物有害健康,並提醒孩子避開過度加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