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對抗晚期肺癌 YES WE CAN活動開跑-[中時電子報]


 


2015世界肺癌日,醫療團體發起-對抗晚期肺癌 YES WE CAN活動。(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癌症已連續33年高居國人十大死亡的首位,其中肺癌更是癌症奪命之首,每年帶走超過9千位病友的生命!11月17日是世界肺癌日,除了提醒民眾遠離肺癌危險因子,為了鼓勵肺癌病友們持續積極抗癌不放棄,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年更發起「對抗晚期肺癌YES WE CAN!」活動,邀請健康科學文教基金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同聲呼籲,病友只要了解「轉移不煩『腦』、存活期、營養」三關鍵,就可以持續對抗肺癌,掌握更多的機會。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院士表示,基金會長期致力於提升肺癌疾病認知,呼籲「早期檢測、正確醫療、杜絕菸害及危險因子」,建議高風險族群:年齡在 55 歲到 74 歲;目前仍在抽菸;或已經戒菸不超過 15 年;抽菸史大於或等於30包年(每日抽菸包數(pack)x 抽煙年(year)>30,應與醫師討論、定期篩檢,早期發現、積極治療!

彭汪嘉康院士指出,肺癌發生率高、致死率高,為了提高國人對於肺癌的關注,因此今年更積極發起「對抗晚期肺癌 YES WE CAN」衛教活動,鼓勵癌友以樂觀、積極態度面對癌症,更期望能透過正確治療訊息的傳遞,號召各方正面鼓勵聲量,支持晚期肺癌癌友積極治療不放棄,透過衛教動畫、資訊圖卡、打氣影片等文宣品,希望更簡單的幫癌友了解「轉移不煩『腦』、存活期、營養」等對抗晚期肺癌三大關鍵!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余忠仁理事長表示,肺癌腦轉移發生機率為20-30%,近年臨床看到許多腦轉移的案例,醫界也針對此情形有越來越多的探討,腦轉移可能會讓癌友出現步態不穩、意識錯亂、語言失調、複視等情形,因此提醒癌友應規律就診,及早發現、積極治療!

陳育民理事長進一步分享,晚期肺癌治療屬於「個人化治療」,治療目標是希望改善病人生活品質,避免再因病症、治療帶給病患額外負擔、痛苦,同步也希望延長存活期,讓病患擁有更多時間!目前晚期肺癌治療方式包含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等,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病友,可評估考慮採用標靶藥物治療,針對特定致病基因作用,使用適當合適的標靶藥物治療。

陳育民理事長指出,晚期肺癌治療屬於「個人化治療」,治療目標是希望改善病人生活品質,避免再因病症、治療帶給病患額外負擔、痛苦,同步也希望延長存活期,讓病患擁有更多時間!目前晚期肺癌治療方式包含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等,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病友,可評估考慮採用標靶藥物治療,針對特定致病基因作用, 使用適當合適的標靶藥物治療。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高尚志理事長則表示,研究發現許多癌友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營養不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便指出,營養不良是癌症患者常見的問題,可能導致發生率及死亡率增加,且生活品質下降。其中,體重減輕便是癌友預後不佳的指標,研究顯示6成肺癌病友經歷明顯的體重減輕,癌後6個月更約降低10%的體重。

而這也延伸成為副作用管理的課題,晚期肺癌的治療,在臨床上常見的副作用包含皮疹、肝毒性與腹瀉,其中腹瀉除影響病友營養吸收,還會造成生活不便,進一步還會影響食慾,建議癌友或家屬可以與醫師討論治療時的副作用問題,在治療成效與副作用反應之間取得平衡,要避免消極忍耐,才可擁有抗癌好體力。

台灣癌症基金會偕同三大醫學會發起「對抗晚期肺癌YES WE CAN」衛教活動,即起在台灣癌症基金會粉絲團及官網首頁,可以了解相關資訊,而簡單易懂的肺癌衛教動畫短片,也可以在網路上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