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規律運動,有助提升癌症存活率、降低復發率


 

研究發現,罹癌的病友性規律運動,可降低癌症復發率、提升存活率。臺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教授暨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主任曹昭懿,在《康健雜誌》舉辦的癌症趨勢論壇中,分享癌友們可以從事哪些運動、又該注意哪些細節。

運動可以防癌,一般健康的民眾若有規律的運動的習慣,確實可以降低罹癌的機率,有效預防國人發生率高的乳癌、大腸癌等癌症。但運動不只能防癌,對於癌症病友也有一定的幫助。

一位加拿大的物理治療學者,研究運動對於癌症治療的影響,其結果指出,確診癌症後,不管是在開始癌症治療前、癌症治療期間,或是結束治療後,運動都有所助益。

癌友治療期間的運動模式,依每個人情狀不同,也會有所差別。癌症治療期間,身體難免會有等不舒服的症狀或是身體活動、功能受影響的狀況,這時可以透過治療性運動,協助身體恢復原本的功能、讓體力逐漸回復。

譬如說,許多乳癌患者手術後,很多人手舉不起來,長期下來很容易出現類似五十肩的狀況,這時候介入治療性運動,可以幫助乳癌患者恢復手部功能。

(臺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教授暨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主任曹昭懿指出,癌症治療期間,可以透過治療性運動,協助身體恢復原本的功能、讓體力逐漸回復。林后駿攝)

癌友運動出現異常疼痛、疲憊 建議要先查明原因

「不管是治療期間或是治療後的癌友,運動時『安全』最重要,」曹昭懿指出,尤其是癌症治療期間的癌友,若身體有特別疼痛,非肌肉痠痛的狀況,或是有嚴重疲憊感,累到連動都不想動,這時其實要先確定疼痛跟疲憊感的原因,才能開始運動。

此外,若身上還有傷口、插著治療管、白血球或血小板低下、有發燒、血壓心跳異常時,就不要急著運動。

當你開始運動,卻感覺運動一下就容易喘、還有噁心、疼痛,甚至血壓急速上的的狀況,其實是身體在跟你說,要停止運動了;還有一種狀況,是運動結束後疲倦感在半小時內無法恢復,代表運動過度了,下次運動時記得要減低運動量。

(不管是治療期間或是治療後的癌友,運動時「安全」最重要,癌友運動出現異常疼痛、疲憊,建議要先查明原因。林后駿攝)

癌友怎麼開始動?運動頻率、強度、時間、形式都要注意

排除了不適合運動的狀態,那麼癌友要怎麼開始運動?曹昭懿表示,開始運動時,運動的頻率、強度、時間、形式,也都要注意。

運動的頻率、強度,最好控制在每週至少5次、每次30分鐘中等運動量,或是每週至少要有5次、每次15分鐘的激烈強度運動。中等強度運動指的是,運動時會流汗、有點喘、可說話但無法唱歌的狀態,而激烈強度,則是運動時已經無法進行流暢對話的狀態。

再來,運動的形式可以分為「有氧運動」、「阻力運動」、「伸展運動」,以及「平衡運動」等4種。

有氧運動包括走路、跑步、游泳、腳踏車、手搖腳踏車、爬山等,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並強化身體各部位的大肌群;阻力運動主要是藉由給予肌肉阻力,強化肌肉的肌力、肌耐力,肌力運動包括重訓、啞鈴、彈力帶、蹲站、爬樓梯、踮腳走、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

伸展運動則可以強化身體的柔軟度,而平衡運動對老年人特別重要,規律鍛鍊平衡感,有助於預防跌倒風險。

至於運動的執行方式,一般建議每次運動都要包含「暖身運動、主要運動(有氧、阻力、伸展、平衡)及緩和運動」,可以每週3~4天做身運動+有氧運動+緩和運動,搭配每週2~3天的暖身運動+肌力+平衡,+緩和運動,或是依個人需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