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癌症治療的新思維(下)


 

 

                                                      文/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 彭汪嘉康 院士

(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03年11月號)

 

4. EGFR的治療

Herceptin(Trastuzumab, Cetuximab)對乳癌的治療,除了早期診斷、早期手術切除外,對已屬後期的病人來說,雖可以化療及放射線治療,但其治療率則較低。近五年來,使用紫杉醇藥物治療、荷爾蒙療法及高劑量化學治療,加上骨髓移植等新的治療方法,可延長病人壽命,是乳癌患者治療上的一大轉捩點,但離完全根治的階段,仍有一段距離。最近一年來,大家對於乳癌的致癌基因HER-2/neu應不陌生,研究發現如有Her-2/neu高表現的病人(約25~30%),也常常有高度的抗藥性表現,他們的病情惡化快速,故治療時需用較厲害的化學藥物,來對抗這個致癌基因。有一種非常看好的抗Her-2/neu抗體,即Herceptin,對目前已有化療藥物抗藥性的乳癌病患,如腫瘤細胞有HER-2/neu致癌基因的高表現患者,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方法及新希望。去年開始台灣也加入由羅氏(Roche)藥廠支持的全球性臨床試驗,在乳癌手術後輔以一年或二年的Herceptin治療,以防其後再發治療。

C225(Cetuximab)為EGF受體(EGFR)的抗體。在台灣由Merck藥廠支持,針對鼻咽癌腫瘤EGFR+並已接受Cisplatin治療失效的病人,第二期臨床試驗已結束,部份的病人還可見到療效(報告還在處理中),唯約20~30%的病人,在治療時有輕微的皮膚敏感,一般經治療都可控制,現正在計畫進行大腸直腸癌的臨床試驗。

EGFR酪胺酸激抑制劑(ZDI839, OS1774, PK1166, CI1033)。以現在已上市的ZDI839(Iressa)最為人熟悉,是由阿斯特捷利康(Astra Zenica)藥廠出品,為ErbB-1酪胺酸激抑制劑。此為一個小分子,在臨床上對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有療效。在台灣現在已用在第二、第三期臨床試驗上,每天250毫克口服。Natale等人去年的文獻報告顯示,症狀有進步約43%,而34%病人都有生活品質的改善。這個藥也會引起皮膚反應、腹瀉等等副作用,極少數的病人會引起浸潤性肺炎,需及時治療,避免嚴重副作用的發生。

5. 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的治療

Rituximab(Rituzan)為CD20 B淋巴球的抗體,專門治療慢性淋巴球的白血症、非何杰金氏淋巴腺瘤,如第二到第四期的廣泛性B大細胞淋巴腺瘤。去年,在法國執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有23%增加存活率。Czuczman等人的文獻報告指出,40位病患治療的結果,有55%痊癒及40%部份緩解的療效。

Zevalin為放射性免疫藥物,可用在Rituzan治療失敗的病人,這個藥品除了是單株抗體外,若再輔以一或二個放射線物質治療,如銦-111(In111)及釔-90(Y90),其療效可達八成。

6. 胸腺核合成抑制劑(thymidylate synthase (TS) inhibitor)

Thymitage(AG337)能抑制細胞增生。台灣有參與針對後期肝癌病人的第二期跨國性臨床試驗,但結果顯示,副作用不少。

Raltitrexed(Tomudex):治療大腸直腸癌時,可以替代5-FU/LV,在五個第二期、四個第三期,共1300位病人的臨床試驗下,僅表現有類似的療效,但嚴重副作用不少,如腎功能、腹瀉及白血球下降等。台灣目前並沒參與此藥的臨床試驗。

7. 酪胺酸激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STI571(Gleevec):這是本世紀以來,真正針對癌細胞,阻止癌細胞增生的一個最有效的口服藥物,最早是用在慢性白血症患身上,他們的血癌細胞內,含有改變的染色體,稱為費城染色體t(9;22)(q34;q12),當轉變成急性時,常常會有一到三個之多。這個小染色體擁有致癌基因Ablson及斷裂點bcr-1的融合基因,分泌P210蛋白,而致白血症。現由諾華藥廠找到一個藥:STI571,它可抑制酪胺酸激的作用,轉而阻止P210的合成,而阻止癌細胞的分裂增生。現已用在第一線慢性白血症的治療,其治療率可達60~70%,同時他們又發現這個藥物可以阻止c-kit基因的作用,特別對含有c-kit高表現的腫瘤也有治療的作用,如胃腸的肌質惡瘤。其他因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eta(PDGFRB)位在染色體5q33上也與酪胺酸激受體有關,故病人如患有骨髓增生疾病,當癌細胞含有t(5;12) (q33;p13)染色體轉移時,也可用Gleevec來治療。據報告的數例,療效可達70~80%,此藥在台灣已開始使用。

8. Farnesyl Transferase Inhibitor(FTI)

這是一個針對細胞訊息路徑中間的程序阻擋者,已有幾個藥物問世。

RI15777:Von Hoff等人在去年11月胰臟癌臨床試驗的文獻報告中指出,以Gemcitabine為主±RI15777,治療結果顯示其療效差不多。另有更多不同的合併治療在計畫中。

Sch-66336(Sarasar):Taveras等人今年發表的文獻報告中指出,Sarasar的確可以阻止癌細胞的增生,似乎對白血症的臨床試驗療效甚佳。這個藥物都還在試驗階段。

9. 反義(antisense, AS)藥物

這類藥物較看好的有protein kinase A type I(PKA1),是屬於蛋白酵素,對腫瘤的轉變及細胞增生,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利用PKA1的反義寡核酸鏈來做治療,是個非常理想及有效的方法,大家都認為這個療法具有前瞻性,但還需更多的臨床試驗來證實。

10. 抗血管新生藥物(antiangiogenesis)

癌細胞為了要成長,需要足夠的營養,新生血管則提供了癌細胞增長的良好環境。這個阻止新生血管成長的藥物,是間接滅殺癌細胞的一種新療法。這幾年來,一些被看好的新治療藥物,如Endostatin、Angiostatin、Avastin、Neovastin及上市快40年的舊鎮靜劑Thalidomide等,都是在臨床試驗中特別針對多血管的腫瘤,如肝癌及轉移的腫瘤治療上,具有療效的藥物。目前,「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正在進行Thalidomide第三期臨床試驗,除了嗜睡,部份病患有皮膚敏感、便秘以外,這是一個副作用屬輕微的口服藥物,唯這藥會引起畸胎,故使用時避孕是必須採取的措施。在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部份緩解及病情穩定可達40%以上,是個可期望的藥物。

11. 抑制癌細胞轉移藥物COL-3(類似四環抗生素)

COL-3可抑制組織金屬蛋白(matrix metalloprotein, MMP)分子破壞作用,進而阻止癌細胞之轉移,這是近幾年來癌症治療的新趨勢。

12. 細胞訊號傳遞抑制劑

最近研究癌細胞的基礎分子生物學時,發現癌細胞因受某些外來影響而開啟分裂增生系統(即訊號傳遞),如有藥物能抑制這個過程,即抑制分裂系統的開啟,即可壓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使癌細胞停留在原位。Flavopiridol能壓制細胞的CDK及Proteink C。初步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對腎上腺癌、非何杰金氏淋巴腺癌都有很好的療效。

13. 疫苗治療

以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疫苗治療目前被普遍採用,樹突細胞分佈於全身,可自末稍血管血液中,用白血球分離機分出。樹突細胞是最好最有效的抗原表現者,在體外可用來接合腫瘤溶解產物、純化的腫瘤抗原、基因來做治療之用。在臨床上已發表的有應用在淋巴瘤、黑色素惡瘤、多發性骨髓瘤、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腎臟癌、副甲狀腺癌、腦神經腫瘤及鼻咽癌等治療。在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有進行二個臨床試驗,一個為末期大腸直腸癌的臨床試驗,是以樹突細胞帶CEA胜;另一個為樹突細胞帶腫瘤細胞溶解產物。這二個試驗,雖然沒有病人全部緩解,但也有部份緩解或穩定的情況,並且無毒性及無任何嚴重的副作用。另外,也有報告以Heat Shock Protein Peptide Complex-96(HSPPC-96)Vaccine(Oncophage)針對黑色素惡瘤、肺癌、肝癌及脾臟癌轉移的病人,臨床應用效果,全部緩解達二年之久。

14. 基因治療

癌症的成因為基因的突變或失落後,經過複雜的步驟及其他基因或致癌基因的介入而引起。基因在癌症治療上尚處於摸索階段。致力於基因治療的研究者,希望能彌補幾個主要的基因,如制癌基因p53、介白素IL2、細胞生長因子GM-CSF、促進藥療的TK、MDR或疫苗HLA-1等等。另外,治療所用的基因轉遞、控制及表現,多數還在發展階段。又因為最近二年來,一位病人因接受腺病毒為轉移遞送OTC基因的媒介而喪身;還有二位病人,因接受反轉錄病毒為遞送工具帶ADA基因,結果得急性白血症而死亡,故基因治療目前幾乎處於停頓狀態。因此,基因治療雖然發展已接近10年,但真正要應用到臨床上,則尚待更完整的計畫。

15. 硼中子捕捉治療(boron neutron capture)

硼中子捕捉治療已有多年的歷史,但因為合成的藥物不多,並需用中子束來撞擊,才能使進入癌細胞的硼中子活化,而產生α及γ射線。現有的藥物僅Sodium Boroaptate(BSH)及硼基苯丙胺酸(BPA)用在腫瘤及黑色素惡瘤上,療效成果不一。目前僅我國、日本、美國及德國從事這方面研究,希望我們會有更好的方法,把硼中子帶入癌細胞內。

16. 奈米治療(nano-therapy)

21世紀的E時代利用奈米技術製造小奈米發電機,用來預防、診斷、藥物輸送及治療疾病,是個大家期待,並覺得可行的方法,這個領域尚在起步階段,但會有驚人的發展,甚至改變醫學在科學上的觀點。大家看好的奈米發生器研製(α放射性同位素為主的AC225、Bi213、及Fr221)、蛋白質奈米探針技術、奈米核醫藥物、合成人工植皮等,都是我們期望的新有效療法。

 

     人類基因圖譜定序的成功,是千禧年全人類的轉捩點。在上述的癌症治療方面,可以明顯看出,如依以前治療方法,專門使用細胞毒性的藥物,不僅副作用嚴重,療效亦有限。「標靶治療」(target therapy)的發展是一大進步,其優點是局限在癌細胞的治療而不會危害到正常細胞,這個治療新趨勢,雖然大部份還在臨床試驗階段,但是已可看到在治療上的進步。標靶治療是這個世紀治療發展的重點,定會帶給我們更多治療上的選擇及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