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癌症治療新選擇! 免疫療法在不同癌症的臨床運用


 

台灣癌症基金會於1月21日舉辦「癌症治療新 契機:了解免疫治療 做好治療準備」癌症治療講 座,邀請超過兩百位癌友及家屬參與,一同了解 癌症免疫治療的新趨勢。癌症免疫治療是這2~3 年最受矚目的治療方式,而這種突破性的治療也 已逐漸已經在臨床上使用,並取得不錯的成果。 講座由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院士致 詞開場,執行長賴基銘醫師擔任座長,特別邀請 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 治醫師李冠德醫師、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胸腔內 科主任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岡遠醫師、馬偕 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暨臨床試驗管理中心主任 張義芳醫師、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任暨免疫腫 瘤卓越中心主任張文震醫師,除了介紹免疫療法 在不同癌別的臨床發展與運用外,並分享自身的 臨床治療經驗。

彭汪嘉康院士首先談到過去癌症治療上,以外 科手術為最主要方式,不過仍有不能切除的地方 腫瘤位置,需用化療、放療,但相對副作用大, 效果也有限,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出現了標靶 藥物,到近年來最新的免疫療法,副作用比過去 更少、也更有效,但費用也相對較高,而免疫治 療讓許多癌友燃起一線希望,目前健保也積極將 其納入給付,期望未來癌友們能有機會使用免疫 治療,提升治療成效並改善生活品質。

李冠德醫師則提到罹患癌症後,造成免疫細胞 會失效,而免疫治療就是讓免疫細胞啟動反應, 讓其可辨識並且攻擊癌細胞,現在目前在免疫藥 物上,有兩種機轉作用,包括CTLA-4和PD-1/PDL1,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若有自體免疫疾 病的病患,例如:紅斑性狼蒼、乾癬、器官移植 等,並不適合免疫治療。

肺癌每年高居癌症死亡率的第一名,雖然標靶 藥物出現,但只有40%適合標靶治療,其餘只能 仰賴傳統的化學治療,治療效果有限。李岡遠醫 師認為免疫治療使用在臨床後,釋放T細胞攻擊 癌細胞,但仍有五分之一的病患對免疫治療反應 差,這時可以考慮使用化學治療合併免疫治療, 可以不用考慮PDL1的表現量,反而有互相加乘的 效果,他曾經治療一位65歲女性肺腺癌第三B期的 個案,先接受傳統的化放療,後接受免疫治療, 成功縮小腫瘤並延長存活率到16.8個月,反應率 提高到55%。

頭頸部癌的患者通常是勞動力階層,因長期吸 煙、喝酒、嚼檳榔導致癌症,平均罹癌年齡約50 歲左右,雖然現階段治療方式很多,但治療後通 常在三到五年內再復發機率非常高,導致死亡率 居高不下,張義芳醫師表示,免疫治療的加入, 成功延長病患的存活率以外,甚至讓病患重拾信 心,走出家中重回工作崗位以及回歸正常生活, 不致因為手術切除腫瘤造成外觀改變而自卑,但 張醫師也提到免疫療法並非毫無缺點,也有可能 會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不過只要留意身體狀 況,即時跟醫師反應,可以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腎臟癌與膀胱癌在過去傳統治療上並不出色, 甚至膀胱癌可稱為治療沙漠,十幾年來在美國 FDA沒有核准過任何治療該藥物的新藥,自從免 疫療法出現,讓這些癌症得到更好的治機會,張 文震醫師說,晚期腎細胞癌使用免疫療法藥物 後,五年存活率從10%提高至接近30%,比標靶 治療多了6個月;膀胱癌則是提高至45.6%,明顯 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最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及副執 行長蔡麗娟女士也都提到目前台灣對免疫療法健 保給付的現況,過去由於尚無相關經費,癌症免 疫療法無法被給付,而在今年,健保署已經編列 了12.7億元預算將使用於免疫療法,基金會將會 積極反應病友和家屬的聲音和期待,希望政府能 加速給付速度,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契機。接下 來,在後面的篇幅中,將摘錄李冠德醫師、李崗 遠醫師、張義芳醫師及張文震醫師在講座中分別 介紹免疫治療的現況以及免疫治療在肺癌、頭頸 癌、腎細胞癌與膀胱癌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