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不便就醫難 大南部近七成癌友曾有中斷治療念頭
台灣癌症基金會攜手富邦人壽 解決偏鄉銀髮癌友就醫困境
葉阿公,每天回診放療、每2週住院化療通常搭鄰居的順風車或乘坐一天只有2班車的客運下山。沿路都是山路卻沒有位置坐,必須站快2小時才抵達醫院。阿公說:「不曉得治療有沒有用?什麼時候結束?有時候好累都想說不要去。」
全台每年新增逾十萬名癌症患者,其中60歲以上佔將近六成(59.2%),然而,癌症治療需要高頻率穩定回診,平均每2~3周甚至每天,就要回診接受化放療、標靶或其他治療。台灣的醫療品質雖然歷年來獲得國際好評,然而南部與東部地區因為幅員遼闊,偏鄉癌友就醫來回一趟常常就是5小時以上的交通路程,再加上候診、看診、與領藥,下山就醫就要花一天的時間。偏鄉地區同時面臨青壯人口外移,往往只能老老相依,當其中一老因病而倒下,在偏鄉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更加劇銀髮癌友難以穩定就醫治療的困境。
台灣癌症基金會(以下簡稱「台癌」)長期關注偏鄉癌友就醫狀況,在富邦人壽連續五年企業資源挹注之下,協助500位偏鄉銀髮癌友順利就醫。自2015年共同攜手推動「全民練5功」專案,獲得國健署的重視與肯定,並列為國人防癌的推廣重點衛教宣導,2017年更率先以行動關懷癌友就醫,推出「銀髮南鄉 就醫無礙」交通補助專案,協助解決大南部/東部地區銀髮癌友就醫上的交通難題,富邦人壽表示今年不僅持續推動此專案,亦將關懷觸角遍及偏鄉地區,幫助更多高齡癌友的就醫之路不再遙不可及,引領台灣成為一個健康的高齡社會。
台癌「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交通補助計畫,針對居住於大南部、宜花東等偏鄉地區60歲以上正在治療中的經濟弱勢癌友,給予每名8,000元回診治療交通補助,幫助偏鄉銀髮癌友能穩定完成療程邁向康復之路。今年的銀髮癌友偏鄉就醫紀錄片由鬼才導演–盧建彰操刀與當紅藝人林予晞合作,於片中再現《與惡》最有愛社工師。透過林予晞實地上山前往癌友葉阿公的家,並陪同到山下就醫,在2個多小時交通路程的對談,帶出偏鄉癌友面對交通不便的困境。
相同健保費看病命運大不同 城鄉醫療資源失衡致就醫之路漫漫
台灣因健保政策享譽國際,全民健康保險年報2016 - 2017顯示全民健保的納保率已達99.6%,醫療院所註1特約率也高達93%,整體而言民眾就醫的可近性大幅提升,然而,醫療資源是否為均衡分布呢?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台灣各縣市面積大小不一,以北、中、南、東四區比較,東部地區面積總和佔全台面積29%,但其醫療機構總數僅佔全體約5%。相反的,北部地區則是呈現醫療資源過度分配之狀態,北部之面積總和僅佔全台面積14%,但其醫療機構總數達43%註2。
進一步看醫學中心設立概況,根據衛服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全台目前共有21家醫學中心(兒童醫院除外),北部地區就有11家,中部地區有4家,大南部地區5家,而東部地區(宜花東)佔全台總面積近1/3,僅有1家醫學中心。蔡麗娟表示,若進一步標示出地理位置,明顯看出這些醫學中心大多集中在都市地區,以花蓮與高雄為例,醫學中心皆分布在市區,讓偏鄉地區就醫極為不便。
癌症回診頻率高為所有疾病之冠 交通不便恐成延命阻礙
台灣癌症基金會最新調查: 南部/東部近七成癌友曾因交通不便出現中斷治療念頭
癌症每年新增人數逐年提升,60歲以上(不分男女)的癌症患者最多,佔總數近六成,南部地區的癌症發生率更是高於全國平均值1.05倍,居全國之冠。蔡麗娟強調,癌症是需要高頻率穩定回診治療的疾病,根據106年醫療統計年報,在所有疾病當中,癌症病人平均門診次數最高,尤其對於正在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之癌友,需每週甚至每天往返醫院就診,密集的治療對身體負荷已是一大考驗,對偏鄉銀髮癌友來說,若沒有方便的交通方式,不僅提高中斷治療的機率,也可能對治療效果產生不好的影響。
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針對北中南東四大地區,進行『癌友就醫交通困境調查』,探究癌友就醫可近性之困境,蔡麗娟副執行長發佈調查結果表示,長途往返就醫會讓身體不適狀況加劇,且伴隨而來的藥物副作用使得就醫更顯困難。此次調查顯示,六成癌友認為無法持續就醫的主要原因為交通不便,甚至大南部/東部癌友,有近七成(南部67%、東部66%)曾因此有中斷治療的想法,高出北部與中部20%及32%甚多。進一步從交通時間來看,北區71%的癌友就醫交通往返時間2小時內即可完成;反之,地處偏鄉的南部與東部,因交通運輸不發達、地區幅員廣,使得一半以上的癌友需花費4小時以上的時間來回就醫(南部佔56%、東部佔68%)。
偏鄉醫療、照顧成悲歌!
銀髮三顧困境「獨老自顧、老老相顧、隔代照顧」恐加劇癌症康復距離
對於偏鄉癌友除了因為交通不便導致無法穩定就醫,蔡麗娟說,台灣癌症基金會透過定期關懷偏鄉癌症個案,探究出銀髮偏鄉的癌友多數面臨「偏鄉銀髮三顧」困境的型態:
一、獨老自顧
沒有另一半或後代而獨居,或是子女居住在他處,無法就近照顧而獨居,處於無家人可依賴。有將近70%的南區、東區癌友經常在無人陪同的情況下獨自就醫,最常使用危險性高的機車作為回診治療工具。長途的往返就醫會讓身體不適狀況增加,此時仍自行騎乘機車就醫,將大幅增加長距離的交通危險性。
二、老老相顧
根據衛福部的老人狀況調查顯示,如果家中主要照顧者是65歲以上的人,照顧的對象有49.1%是配偶。台灣癌症基金會定期關懷偏鄉癌症個案,統計出2017與2018年就醫交通補助之個案,結果顯示:共同生活成員有近30%僅與配偶同住,老伴兼看護為常態。
三、隔代照顧
家庭模式除了「兩老」相顧之外,根據104年各縣市高風險家庭案件之隔代教養戶數/總戶數比,東部地區縣市皆落在最危險的第四級、第五級區間(根據危險程度總共為一~五級)。主要照顧者亦要肩負「隔代教養」年幼孫子女的教養與照顧責任,甚至是自身子女為中老年智障者。此兩者大部分皆無生活自理能力,必須隨時帶領在左右,繁重的病人照顧及多重的家庭角色容易加重照顧者身體負荷。
偏鄉癌友經常面臨的「銀髮三顧」的困境,顯示出家庭支持系統非常薄弱,這也是除了就醫可近性之外,嚴重影響銀髮癌友無法穩定就醫的另一主因。
《銀髮偏鄉就醫無礙》紀錄片首播:5個小時的路程葉家兩老每兩週一次化療之路
偏鄉銀髮癌友「葉阿公」親身分享康復之路好遠,還要再走下去嗎?
居住在宜蘭縣大同鄉,罹患食道癌第四期的葉阿公,自107年9月開始接受化學治療,每次化療需住院3天,通常都是葉阿嬤開車陪同阿公回診就醫,有時候會搭鄰居的順風車或班距很長的客運下山,客運上更時常沒有座位可坐,一站就是好幾小時,雖然居住地離醫院約51公里,但沿路都是山路,來回車程需要5小時以上,伴隨的副作用常常導致走路不穩、肢體疼痛總讓就醫之路更加挑戰。葉阿公每兩周需要接受一次化療,長途就醫翻山越嶺、舟車勞頓,讓原本相當樂觀的葉阿公也感到心力交瘁,他說:「不曉得治療有沒有用?什麼時候結束?有時候好累都想說不要去了。」
《與惡》最美社工師-林予晞再現 透過鬼才導演-盧建彰之手把愛送到偏鄉
富邦人壽與台灣癌症基金會攜手解決偏鄉銀髮癌友就醫交通問題 你也可以
因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林予晞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最美社工師」,今年特別受邀擔任《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公益大使,並參與紀錄片的拍攝。透過善於刻劃人性與情感的鬼才導演-盧建彰導演的拍攝視角,林予晞實地上山到癌友家中,帶著她熟悉的相機真實記錄偏鄉癌友就醫的心路歷程。在片中,林予晞以暖心社工師關懷與服務個案的角色,親自開車送葉阿公就醫,她提到,「平常自己也會因為要拍攝特殊的景色翻山越嶺,從沒想過對於偏鄉銀髮癌友們,這些美麗的風景卻代表著遙遠的就醫與康復距離,尤其是對住在都會區的我們,享受便利醫療環境,所無法想像的真實人生。」林予晞也鼓勵民眾響應小額捐款,使此計畫的救助範圍能夠擴大,別讓就醫交通困境,成為壓垮銀髮癌友的一根稻草。
富邦人壽長期關懷高齡議題,不僅連續五年與台癌合作關懷偏鄉銀髮癌友就醫之路,亦持續以「友善好鄰居」為目標,連續五年推動小邦關懷專案,關懷足跡遍及全台22縣市,透過富邦人壽在地單位與同仁的熱情投入,攜手在地社福團體深入各鄉鎮社區,陪伴高齡長者也為社區注入健康活力。
台癌致力關心偏鄉癌友就醫問題,在富邦人壽多年來企業社會責任的投注下,期待能繼續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並號召大眾正視偏鄉就醫的交通問題。山不在乎高,路不在乎遠,或許偏鄉地區因地理環境關係,就醫距離遙遠,但有了大家的善心挹注,一定能彌補先天的距離困境,幫助癌友抗癌之路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