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調整心態,是回歸職場最好的競爭力


 

對許多病友而言,癌症是人生中一項重大的打擊和考驗,它可能暫時打斷了人生理想計劃、破壞個人的前途,而且在抗癌的歷程中,產生各種掙扎、痛苦與放棄的念頭。

真的非常辛苦和不容易,在我看來也是一種成功。

專家撰文/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方嘉琦
文字整理/李佳欣

回歸職場沒那麼難!只要調整好心態

「當我主動告知雇主我的病情,我可以很明確地感覺到雇主的擔心。那種感覺真不舒服。」諮商室中,總是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個案。

一位癌友,罹癌三年後想回歸職場,卻遇到許多挫折。一開始找工作,他試著不主動告知病情,「但為了隱瞞、為了配合工作量,到最後體力無法負荷,這時候想再向同事或雇主溝通,反而變得困難。」幾番經歷之後,他決定主動告知病況。雖然,可能得吃上幾次軟釘子,看幾次為難的臉色,至少他能確保找到的工作與職場環境,是比較適合自己現況且能勝任的。

「生病之後,要重拾信心著實不易,內心有許多自我懷疑和批評自己的聲音,練習讚美自己原來這麼難!」說著說著便自己笑出來。這位個案以自己的經驗鼓勵其它病友,我們在一次課程的聚會中再度相遇,聽見他在讚美另一位沒有自信的病友,他的說辭比我在諮商室中曾對他說的話,更具力量和令人動容,我相信那是他不斷自我練習發展出來的能量。

「事實上,病友返回職場並沒有想像中困難。」他說,「只要具備良好的心態就行。」

「切記不可回到過去的工作模式。」聽他這麼說,我知道他指的是不要回到過去拼命三郎的樣貌,要懂得自我照顧,將健康放在所有先後順序的第一位。

成就固然重要,但健康不可忽視

許多人年輕時會誤以為身體「很好說話」,趁還能吃苦先忽視身體的警訊,到「未來」再來享福。但當我們破壞健康法則時,曾被糟蹋的健康可能會在我們無法預期的時候,給一記當頭棒喝。這也是許多病友們在生病之後分享的人生體悟:「成就固然重要,但健康真的不可忽視,在工作與健康之間取得平衡,才是長久之計。」

畢竟,為了賺錢,無法顧及自己的身體,根本不叫「賺」錢,我相信讀者會同意這句話,身體健康無法重來,真正懂得「賺錢」和「追求成就」的人會知道,唯有健康的基石,才能完成無限的夢想。

康復並重回職場,是許多病友經常面對的課題。一方面,癌友希望回歸職場,找回生活的重心;另一方面又不確定自己的身體能否承受職場上的快節奏與高度壓力。這的確需要好好地與自己的內心來一場對話。

提供以下三點問題,希望有心想重回職場的病友,在回歸職場前先問問自己,是否已經做好回到職場工作的心理準備?

一、 工作中的某些事、某些人和自己,在返回職場後,在心中的先後順序為何?

不管答案是什麼,請切記一件事情:你自己一定要擺在前面。

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扮演許多角色,可能包括家庭中的角色,例如太太、先生、孩子等;工作中的角色,例如員工、老闆等,這之間並不會因某一個角色不成立而影響另一個角色。好比,我可能不是個好老闆,但我可以是一個好的太太,兩者之間並不會互相牴觸;但如果我們試著加入一個角色叫作「自我照顧者」,唯有這個角色一旦做不好,其他的角色都會連帶被影響。

所以,請提醒自己,某些人事物再怎麼重要,也不該超越在你心中自我照顧的先後順序。照顧好自己並非自私的表現,而是懂得善待自己。適時設定、劃分工作和生活之間的界限、同事與朋友之間的界限,才有可能顧及更良好的生活和工作品質。

二、休息對你而言,是必需品?還是一種懈怠懶惰的表現?

研究指出,良好的工作之後,一定要搭配著良好的休息品質。很多病友在生病之前常是拼命三郎,若想在病後重回職場,這個工作模式勢必要調整,而不是像以往一樣,等到累了才休息。

休息本身就該規劃在日常作息之中,休閒娛樂並不代表懈怠、懶惰,不應該在放鬆的時候,感到罪惡感或內疚。其實,放鬆反而是提升對自己身心健康的敏感度,正視身心健康的任何警訊。職場的忙碌,有時會不自覺步調超速而耗盡心力,忘記停下腳步與自己的身心相處。所以,如果你的答案是後者,請開始學習將休息列為每日功課,趁休息時沉澱,並不斷地提醒自己,唯有健康最重要,學習愛自己。

三、是否懂得直接表達內心的需求?

如果回答為否,就得注意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義務在我們尚未表達自我前,就「應該」了解我們內心的需求。當我們對對方抱持這種期待時,其實是過度要求或自找苦吃。

「當你認為無需多言、別人應該會了解你的時候,跟對方的關係就會變得沉重。」

理想的互動,不論在伴侶、家庭還是工作中,都應將內心需求大方地說出來。有委屈就表態、有需求直接說出口、不猜測對方的心意或眼光,直接詢問清楚,反而更為輕鬆,這才是最自在的關係。

模糊的期待和猜測,往往是最令人焦躁的壓力來源,在職場中,過去的我們可能為了配合、討好他人或畏懼上司的權力關係,迫使我們不敢表達需求。但既然重返職場,想找回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就要試著不再因為配合、討好,讓自己變得疲倦。

 

追求理想,也要學會面對挫折

曾聽老一輩的人說:「成功很難,但不成功更難。」深覺是很有智慧的話。這句話在反思人生怎麼樣才可稱為成功。

對許多病友而言,癌症是人生中一項重大的打擊和考驗,它可能暫時打斷了人生理想計劃、破壞個人的前途,而且在抗癌的歷程中,感受過各種掙扎、痛苦與放棄的念頭。真的非常地辛苦且不容易,在我看來也是一種成功。

曾經多次在不同演講場合,與人分享早年在北護工作的經驗,記得校園裡有一條「癒花園小徑」,是依循著悲傷階段理論的意義而設計。在最後的出口處,有一座屋頂有洞的涼亭,無法遮風避雨。這個設計希望讓人了解到,人生的悲傷、失落或挫折事件,即便經歷一段時間的療癒後,也不一定會就此消失,而未來也可能還有其它的事件,等待我們學習去面對。

以下整理在諮商中病友們的一些分享,是在追求理想和回歸職場時,面對挫折時很棒的一些建議:

一、 遇到挫折時,不鑽牛角尖在自己的缺點,而是將眼光放在自己擁有的優勢上。

二、 適時讚美、鼓勵自己,甚至不要害羞做照鏡子的練習,為自己打氣後,再重新思考符合自己客觀、可行的目標。

三、 允許自己的負面情緒,因為遭遇挫折時,產生負面情緒是人類的天性,不壓抑、批判它,而是坦誠地覺察它,並採取一些令自己感覺自在的措施或紓壓方式來排解。

四、 不再一味的試圖跟職場中,或生活周遭的其它人做比較,羨慕、妒忌的比較心情並不會為我們帶來平靜和進步。學習將眼光放在自己身上就好,接納自己的各種狀態,做自己能力所及,無需一直「證明自己」。

五、 透過一些靈性層次的學習,來建立遭遇各種挫折時的信念。信念是當人們經歷人生低谷時的心理暗示,可以協助我們維持自我效能感、保持較安定的內心,所以時不時可以藉助宗教或其它自我反思的機會,來累積屬於自己的信念。

 

自信建立是需要練習的

病友罹癌後,遇到身心、家庭和工作上的轉變,可能會因此受到打擊而自我懷疑。但一個人有沒有自信,端視他內在怎麼跟自己對話,如果遇到問題,內在語言習慣否定和懷疑自己,想必不會快樂,也無法重建自信。自我覺察是否有這種負面內在語言的情況很重要。

負面的內在語言,容易形成對自己的負面感受和評價,尤其在華人文化下,自我指責與批評的情形更是明顯,可能從小家庭的教養方式也較偏向「改錯」而非「讚美」的形式,導致我們內在語言也習慣使用這種方式。

當我們生病時,生理和外貌上或許會有一些我們不喜歡的改變,心理上同時產生一些焦慮和害怕,生活適應上也因為身心狀態,可能會暫時失去一些原有的功能,通常也會讓這些負面的內在語言,變得更加劇烈。

若覺察到自己有上述的自我懷疑狀態,該如何改善呢?以下提供三點方法

作為參考:

一、在生活中,尋找幾件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事。

不論事情的大小,執行完成後,給予自己肯定,例如一個人去買菜、一個人去運動、一個人旅行等。因為生病之後,可能會有段時間陷入需要他人照顧和依賴他人的強烈感受之中,時間一久,便會對於自己獨立完成某些事的能力產生質疑。因此,重新在生活中找尋一些一個人的狀態與任務,建立承擔的責任感和獨立完成的信心。

二、練習享受,並記錄下生命中的美好時刻。

沒有自信的時候,我們常常做什麼事情都不順心,也常常處在焦慮和擔憂的感受之中,怕自己又發生了什麼、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突然後悔起之前哪些事情沒能完成,卻忽略了活在當下。

有些病友在每一天結束之前寫日記,日記內容紀錄三件當天感覺美好和開心的事,然後靜下心,讓自己沉浸在享受那三件事之中。這種做法可讓自己在當下充滿能量,雖然明知道每天可能也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但正向的能量可以滋養內在,幫助自己不會只將眼光執著在不好的事情上。

三、學習將內在語言轉為正面、肯定的鼓勵用語。

或許在他人的眼光中,我們的條件不如從前、沒有達到世俗認可的價值,但切記,我們依然值得被愛和尊重,而這般生命的價值應該是無條件的。

請嘗試不斷表達喜歡自己的語言,例如我做的很棒、今天精神很好、我特別喜歡今天的樣子等,來經營自我內在中的自信和力量。一開始可能會認為這個方式非常彆扭或一定無效,但你還記得小時候的我們嗎?或者抬頭看看身邊的幼童,他們一定不吝嗇分享自己很棒的地方,小朋友天生就喜歡做擅長的事,然後廣為宣傳自己擅長的事,因而不斷增加好奇和旺盛的信心。

可惜的是,成為大人後,我們卻忘了這個能力,只強調自己的軟弱、忽略自己的長處,甚至羞於讚美自己。讓我們重新找回內在那個勇敢肯定自己的小孩,給予自己力量。

三大原則,應對職場溝通不困擾

當病友回歸職場時,可考慮把握以下三個「溝通」要素,讓職場主管或合作夥伴了解你的需求、化解歧見,找到合理平等的共識,才不會導致返回職場中更大的心理負擔。

原則一、主動告知

癌友較常提出的一個疑問和顧慮是:面試時,需要跟公司告知自己罹癌嗎?要說的話,應該怎麼說出口?

諮詢幾位公司主管,他們皆表示會希望面試時直接告知,希望被告知的用意在於主管可以評估身體狀況對工作的影響,例如是否需要固定請假進行治療,方便他們安排行程,以及提早跟相關的同仁說明等,但也不會隨便將疾病告知工作不相關的其他同仁。

研究指出,病友未能主動告知病情,多是擔心不錄用、異樣眼光、怕被否定工作能力、影響工作表現。但經常隱瞞的結果,反而會讓自己飽受更大的生、心理壓力。因此,建議大家盡可能不要因為擔憂工作而隱瞞病況,導致他人也不了解你的需求,最後工作超出自己能負荷的程度,更影響健康。

主動告知時,可以先自我肯定罹癌不是絕症,一定可以再次出發;同時告知會定期仔細檢查和追蹤,讓康復能力更好。

可能也會有病友問:「要怎麼跟同事說罹癌這件事?」其實以主管的立場,告知主管有其必要性,不過,是否需要告知同事,我認為病友可以自行拿捏,並非「一定」得告知,而這個拿捏的標準取決於這位同事跟你是否有工作內容上的交集、有需要這位同事的協助之處,或者你觀察過後,感受到的友善程度等等。

當你告知同事之後,可能也會遇到一些特別熱心的人。

「但他們的關心反而讓我好有壓力,應該怎麼處理?」記得,要練習跟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練習說出感謝對方的關心,同時也讓對方瞭解他的關心讓你感受到壓力,最後可以建議對方可以用什麼方式對待你,會讓你感覺比較好。

再來,如果同事表達「關心你還挑惕」之類的不滿,請記得「對方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可以暫時離開那個不舒服的情緒現場,不用隨之起舞,用冷處理來等待對方想清楚,破壞關係並不一定不好,建立我們真正喜歡且自在的關係更重要。

原則二、要求平等

事實上,癌症也是某種慢性疾病,如同高血壓和糖尿病,只要獲得良好的照護、追蹤和控制,可以正常且穩定工作。因此,建議病友溝通時,應表現自信、主動要求平等,讓對方瞭解到,自己的要求並非不講理或想求得恩惠,不應該給予不同等的職場待遇。

原則三、隨時評估自身狀態

在職場中,病友需敏感自己的體力狀態,隨時評估是否因為工作忙碌而疏忽營養、休息與身體檢查。有些病友若擔心自己的身體無法負荷,但又有返回職場工作的需求,建議先求有再求好,先不在意薪水高低,而是能以較少心理壓力、感覺較為輕鬆的工作作為重新開始的嘗試。因為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希望發揮自己全部的能力,又可以沒有壓力,必須做一些取捨和平衡,讓自己慢慢適應。

 

【延伸閱讀】熟知《勞基法》,不怕因病丟飯碗
https://elearning.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3815

【延伸閱讀】適當的協助管道 需要自己主動尋找
https://elearning.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2882

【延伸閱讀】重拾追尋夢想的勇氣
https://elearning.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