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當心甲狀腺癌上 身常見於青壯年且女多於男


 

文/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劉妙真、長庚醫院甲狀腺腫瘤個案管理師 陳欣怡

知名藝人李明依日前驚傳罹患甲狀腺癌,事實上,台灣的甲狀腺癌人數及發生率逐年增加,占全癌症發生率增加最多的前五名。

最新的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2017年台灣有4,053人初次被診斷患有甲狀腺癌,其發生率在女性惡性腫瘤排名為第4位、男性為第14位,好發於中年女性(男:女=1:3~1:4),甲狀腺癌佔該年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0.40%。

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癌多以年輕族群為主,尤其是年輕女性!根據統計,甲狀腺癌以40歲前的族群居多,且女性較男性多4倍,是10~29歲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可說是女性的癌症!

 

(圖/Designed by Freepik)

甲狀腺癌的致病原因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它的重要性等同於人體的行政院,位於脖子中間的蝴蝶形腺體,分為左右兩葉,中間由峽部連接,平均長度約2.5~4公分,寬度1.5~2公分,厚度1~1.5公分,重量約10~20公克,功能是分泌甲狀腺素,甲狀腺素會透過血液流往全身,調控全身的新陳代謝,影響著血壓、心跳、體溫、和體重。當甲狀腺的正常細胞變成異常細胞並失控不停生長時,發生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真正發生原因尚未十分確定,不過目前已知幾種因素可能誘發產生甲狀腺癌,輻射暴露(曾經接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治療者)、家族史、其他(如職業和環境暴露等)。

輻射暴露

短期又大量輻射暴露尤其會增加乳突癌的機會,如:車諾比核爆以及廣島及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當地兒童後來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就變高了。

有研究認為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接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來治療淋巴癌等癌症的話,數十年後甲狀腺癌的機率也會上升。

基因變異

髓質癌與家族遺傳的基因變異最有關連,並容易有其他內分泌腺體的異常。

 

甲狀腺癌的症狀與種類

甲狀腺癌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當引起症狀時,最常見的症狀是甲狀腺上的結節,尤其是未分化癌,通常在很短的時間內變大。

有時病患自己會感覺長了結節,大部分是醫護人員在例行檢查中發現;少見的其他症狀包括:聲音沙啞或無法說話、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咳嗽或咳血。

大部份的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佔90%以上;少數會是惡性的(即甲狀腺癌),約佔4~6.5%。根據細胞特性不同,甲狀腺癌的發展與治療後的發展也不一樣,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種;依細胞分化的程度,又分為分化良好的,或是分化較差的甲狀腺癌

 

分化良好的

分化較差的

乳突癌

PAPILLARY CARCINOMA

濾泡癌

FOLLICULAR CARCINOMA

未分化癌

ANAPLASTIC CARCINOMA

髓質癌

MEDULLARY CARCINOMA

其他或是轉移性癌

最常見,生長的速度不快,預後最好的甲狀腺癌,診斷年齡介於2 0 ~ 4 5 歲之間,算是比較年輕就會得到的癌症之一。

年齡介於40~50歲,可能源自癌基因突變或重排,術前的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較難以斷定是「濾泡瘤」或「濾泡癌」。

甲狀腺濾泡上皮未分化的腫瘤,極為惡性非常具有侵襲性, 疾病進展非常迅速治療效果不佳,疾病特異性死亡率接近100%。且常迅速侵犯周邊組織或轉移到全身各器官,預後甚差,患者常在診斷確定後數月內死亡。

髓質癌由甲狀腺C細胞所衍生,並非來自甲狀腺濾泡細胞,故不攝取碘。這種型態的甲狀腺癌約一半患者是家族遺傳,還可能併發其他內分泌瘤,像是腎上腺瘤、副甲狀腺瘤等,容易從淋巴及血液轉移。

屬於少見,由乳癌或肺癌轉移至甲狀腺。

 

甲狀腺癌的分期

依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2017年第八版的TNM分期,甲狀腺癌分期系統以腫瘤原發灶(T)、區域淋巴結轉移(N)以及遠端轉移(M)為基本組成,針對腫瘤不同情況分類,是目前廣泛應用的評估甲狀腺癌預後分期的重要參考標準,分為第I、II、III及IV期。前3期(I,II,III期)的10年存活率超過90%,第四期約為50%。

 

甲狀腺癌的診斷

由於影像學的發達(超音波、電腦斷層、以及正子),近幾年來,甲狀腺結節有增加的趨勢,如果有發現的甲狀腺結節,醫生會安排檢查,看看是否是癌症,以及抽血驗甲狀腺功能(許多甲狀腺上的結節並不是癌症,只有約5%的甲狀腺結節是惡性的。大多數甲狀腺癌患者有很好的治癒或長期生存的機會)這些檢查包括:

影像檢查

最常見的是超音波檢查合併細針穿刺。超音波做完後,醫生使用細針從結節中取出少量組織樣本,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是否為惡性,或者利用甲狀腺掃描,看看是熱結節或是冷結節。

抽血檢查

主要用來評估甲狀腺功能,一般無法直接判斷是否為甲狀腺癌。

基因檢查

目前用在標靶藥物使用前的篩檢、以及髓質癌或是其他的家族性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的治療與預後

首要仍是以手術為主,術後再加上其他的輔助治療。

正確治療方式取決於甲狀腺癌的類型,癌症分期和其他身體醫療問題。通常用以下一種或多種治療:

  1. 手術: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包括雙側或單側甲狀腺切除,也可能會切除附近的淋巴結,需注意的是一旦接受甲狀腺全切除的病患,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
  2. 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治療:大多數患者需再加上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療,以避免癌症復發(30 mCi以上的劑量,需住院隔離,避免輻射外漏)。
  3. 甲狀腺素:大多數患者需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症狀,同時也可以預防(抑制)甲狀腺癌的生長或復發。
  4. 復發或是轉移病灶的治療:包括手術,放射性碘、化學治療和體外放射治療,還有最新的標靶藥,以及發展中的細胞和免疫藥物治療。
  5. 化學藥物治療:化療一般來說對甲狀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限,故較少採用,僅用於淋巴癌和未分化癌。

通常手術切除後會留有傷口,建議傷口使用美容膠固定,不需時常更換,當有脫落時才須更換,傷口保持清潔乾燥,不需天天換藥,如傷口有紅、腫、熱、痛、滲出液時,需立即回診。

在自我保健部分,也可以自行進行單緩慢頸部運動,例如:點頭、仰頭,向左向右轉動頭部,以預防肩、頸部肌肉關節僵硬,但不可過度牽扯傷口,如傷口有劇烈疼痛滲血應馬上停止。

並且需要均衡營養及適當的液體攝取,建議一天2000c.c.水分,當然,最重要的是需要適當的休息與運動以利早日康復。

治療後,亦需定期的追蹤包括血液檢查和影像學檢查(胸部X光、頸部超音波檢查或放射碘掃描),以判斷是否有癌症復發。

血液檢查追蹤促甲狀腺素(TSH)和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或是癌胚抗原(CEA),抑鈣激素(calcitonin)等髓質癌特定的指標。

甲狀腺癌是一種悄悄無聲的腫瘤疾病,若能早期發現、治療,預後的存活率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