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便祕照護


 

 便祕照護

 

【便祕】

  便秘為大腸內積留糞便,停滯於腸內造成排便困難情形。

  其特徵為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硬、排便困難及費力後仍有便意感。不能以排便間隔的天數或次數來評定是否有便秘情形,因為正常排便次數的範圍可由一天三次到一週三次不等。

 

【相關症狀】

  1. 腸蠕動次數變少,很難有排便意識
  2. 像腹瀉一樣洩出稀軟便或糞便乾硬或呈塊狀便
  3. 腸蠕動時出現絞痛感
  4. 大量排氣或打嗝頻繁,甚至噁心嘔吐
  5. 腹部鼓漲
  6. 排便後仍有解不乾淨的感覺

 

【常見原因】

  1.腫瘤: 腸胃道腫瘤或腫瘤細胞侵犯至腸系膜,影響腸蠕動

  2.因疾病續發性: 脊柱壓迫、骨盆腔神經損傷或

  3.治療相關性:因為治療而食慾降低,活動力減少

  4.電解質不平衡或內分泌失調:高血鈣

  5.藥物的副作用:鴉片類止痛藥、制酸劑(含鈣或鋁成分)、利尿劑、鐵劑、鎮靜劑等都可能導致便秘

  6.飲食:偏食、未攝取足夠纖維質或水分

  7.情緒、心理因素:緊張、壓力過大,或是憂鬱或焦慮不安,也會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使胃腸功能變差

  8.外在因素:如廁所環境差或不習慣的環境

  9.其他疾病:如痔瘡、肛門廔管或狹窄、直腸脫出

 

【預防及照護】

1.排便習慣訓練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如:飯後30分鐘、晨起步行或運動後。充足的如廁時間及舒適且具隱私性的環境也十分重要。

2.腹部按摩

  以腹部環狀ㄇ字型按摩運動,身體略向前傾,手握拳或以手指順時鐘方向按摩腹部,用以幫助腹部肌肉放鬆及促進血液循環,刺激腸蠕動。

 ※溫馨提醒:但若出現腹部腫塊、最近接受腹部手術、疑似腸阻塞、正在接受或六個月內接受腹部放射線治療者,則不適合進行腹部按摩。

3.規律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增加腸胃道的血流量、加強腸胃道活動力。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及體能,選擇喜好且較為溫和的運動,例如步行20分鐘以上。

4.增加纖維素攝取

  富含高纖維素的蔬果有:燕麥、李子乾、葡萄乾、黑木耳、芹菜、甘藍菜、南瓜、全麥麵包、梅子(汁)、桃子、蘋果、柳丁、香蕉等;市售燕麥片製品也是合適的選擇之一,1公克的纖維(約一塊餅乾重量)可增加20倍的糞便量,可讓糞便比較濕潤柔軟且量多,易於排出。

  ※溫馨提醒:發生腹脹、腸胃脹氣時,纖維攝取量需限制;腸阻塞及巨結腸症者,避免攝取高纖維食物。

5.增加水分攝取

  晨起時,先喝一杯溫開水,將有助於腸蠕動。每天攝取1500-2000cc以上的水份(在不限水的情形下),高纖飲食搭配適當的水分攝取,可增加糞便體積、軟化糞便及減短腸道排便時間。進食需適量,避免大餐,以免因刺激腸蠕動,卻無法順利排便而更不適。

6.避免刺激性及易產氣食物

  飲食中應避免刺激性食物及易產氣食物,以減少腹脹不適。如:油炸食物、酒精性飲料、豆類食物或製品、蘋果、酪梨、花椰菜、牛奶和汽水等。另外,嚼食口香糖和用吸管喝水,也容易因吞入大量空氣進入體內,而加重脹氣。

 7.補充益生菌:

  增加腸道微生物體,如:嗜酸性乳酸菌及比菲德氏菌,可增加腸蠕動。

8.保持心情愉快

  學習放鬆的技巧舒緩壓力,如:聽音樂、冥想、寫日記、看電視,安排戶外活動等,尋找喜歡的方式,減輕情緒壓力。

9.避免自行使用成藥

  勿自行至藥房買軟便劑、瀉藥、灌腸劑或栓劑,務必諮詢您的主治醫師,服用醫師開立之處方藥物。

10.記錄排便狀況與問題,返診時需向醫師反應並討論因應措施。

 

【即時返診就醫】

1.肛門或肛門周圍有血,或糞便中有血。

2. 出現腹部絞痛或嘔吐不停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