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最新消息】全有與全無的兩難:癌友房屋二貸籌醫藥費,為陪孩子長大


 

王小姐(化名)46歲時確診卵巢癌第四期,先接受常規化療,追蹤半年癌指數持續上升,為了想陪兩個年幼女兒長大,選擇更積極的新藥治療,但當時健保尚未給付,即便是雙薪家庭也難以負荷,跟先生討論後,以房屋二貸換現金來籌治療費。王小姐持續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並可回到職場,可惜因意外事故離世,當初為了治療而增加的房屋貸款,如今由先生一邊帶著兩個孩子一邊工作繼續償還。

 

王小姐的故事不是個案,等不到新藥給付已是台灣癌症基金會服務癌友經常面臨的課題。今年初健保費率雖已調升(4.69%漲至現行的5.17%),不過這對於健保財政結構僅是治標不治本,尤其在面對癌症新藥可近性,仍有許多困境存在。癌症已是你我無法輕忽的問題,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 蔡麗娟指出:「癌症新藥日新月異,藥費的成長比例是總額成長的2倍,加上人口呈現快速高齡化趨勢,只倚靠漲保費恐難以為繼,癌友的生命更不應跟新藥健保給付的時間來賽跑。

 

台灣癌症基金會近三年展開一系列癌症新藥可近性的研究,包含「2019年癌症新藥與新醫療科技部分負擔願付價格研究計畫」、「2020年癌症新藥共同負擔可行性深度訪談及專家工作坊」、「2021年台灣癌症藥品多元支持基金(TmCDF)制度研究」,透過各界專家學者的參與,共同研擬出兼顧癌症病友生命及健保永續的政策方案。

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在全有、全無之間,應研議一個以額外財源支持癌症新藥基金、從政府、癌友、藥廠之多元參與形式,同時兼顧照顧經濟弱勢病友,並確保健保永續發展。

 

健保及醫療科技發展,國人平均餘命及癌症存活率皆有所提升

台灣健保是全世界覆蓋率最高的健康保險制度,民眾的滿意度高達九成,自健保於民國84年開辦至今,國人的平均餘命增加了6歲,癌症5年存活率從健保開辦前的 40.7% 增加至 58%,受惠於健保減少民眾就醫負擔保障弱勢人口就醫,實現社會正義。

 

健保是台灣的驕傲,永續發展不應僅仰賴調漲健保費

健保收入的成長趕不上支出的成果,財務結構脆弱。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說,台灣人口結構改變,2020年新生兒來到負成長,台灣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各項檢驗和新藥的支出不斷攀升,因此在醫療成本持續的上漲的情況下,儘管2021年成功將健保保費由4.69%調漲到5.17%,2022年度健保總額還是突破8000億元大關,然預期明年安全準備金仍不足,健保費率恐再次面臨調漲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