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頭頸癌也可能是一種傳染病-人類乳突病毒(HPV)與頭頸癌


 

文/廖立人 亞東醫院耳鼻喉科暨頭頸外科主治醫師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常務監事   

|頭頸癌的發生與人類乳突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自民國 71 年起,癌症高居台灣 10 大死因之首[1],每年奪走 4 萬多人的生命1,根據中華民國 108 年癌症登記報告,頭頸癌(包括口腔、口咽及下咽癌)發生率占全部癌症(不含原位癌)第六位,每年新發個案約有8千人。[2]頭頸癌死亡率也位居第五位,每年約有3千人死於頭頸癌2,可見其嚴重性。

      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政府宣導抽菸、嚼食檳榔與口腔癌(為頭頸癌的一種)相關危險性,藉由提高菸稅、加上口腔黏膜篩檢等活動推行[3],台灣頭頸癌的發生率在2014年達到高峰後,便開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4]這是繼子宮頸癌後在台灣另一個能夠以公衛方法獲得控制的癌症。

      在民眾抽菸、嚼食檳榔比例下降[5]的同時,有另外一個危險因子慢慢的受到重視,那就是人類乳突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義守大學發表的論文指出,HPV相關部位 (例如扁桃腺、舌底部) 之口咽癌逐年上升,可見未來HPV所導致的頭頸癌有機會在台灣成為大宗。[6]

 

|HPV感染率異性高於女性

      HPV並不是專屬於女性的病毒。根據西方研究,HPV在生殖器部位之盛行率,男性高於女性,男性約為60%、女性約為42%。6

      HPV由親密接觸傳染,不分性別,男性可傳給女性、女性同樣可傳給男性。HPV盛行率其實是相當高的,而其影響也是不分性別的。在巴西學者發表之一項分析研究指出,若以女性而言,生殖器高危險致癌的HPV16型之盛行率約是8%;另外也發現在口腔HPV之盛行率約有10%,而高致癌之型別則約有5%。6

      所幸,被HPV病毒感染之後,大部份患者會在2-3年內自動清除病毒,有少部份患者會成為慢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高致癌型則可能會進一步演化為癌症。過去的研究推測,可能因為先天免疫力差別,男性比女性不容易清除HPV病毒,造成慢性感染,導致男性有比較高機會罹患HPV相關之口咽癌。

 

|約25%口咽癌與HPV相關

      根據衛福部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頸癌是台灣女性之十大癌症(不含原位癌)第9位2,而造成子宮頸癌的原因幾乎都與HPV 相關,型別以HPV16、18及52等為主。那HPV病毒引起的頭頸癌呢?根據台大醫院陳贈成醫師2020年發表之研究指出,約有25%口咽癌與HPV相關6;同時陳醫師也指出因HPV引起之口咽癌其存活相對其他非HPV引起之口咽癌者會比較好。

      然而根據台大副院長婁培人教授的研究發現,HPV在口咽癌的陽性率逐年上升,而且呈現北部較南部低、西部較東部低的情形,並指出引起台灣口咽癌之型別與子宮頸癌之HPV16、18及52型別分布類似。

      綜合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學界的研究可以了解,HPV相關之頭頸癌之發生率是在上升中,而引起頭頸癌之型別除了HPV16型外,HPV58、52、18等都是可能引起之主要型別。

 

|HPV的高致癌與低致癌型別

      最早在1842年,義大利外科醫師Rigoni-Stern分析15萬筆的死亡登記,注意到修女的子宮頸癌死因似乎較一般族群較低,但後續研究亦指出,不健康的性行為與子宮頸癌的發生可能相關。但是要提醒讀者是,HPV屬濾過性病毒的一種,它的傳染力不分男女、風險高、感染力強、潛伏期長,人的一生感染HPV機率高達80%!應破除HPV是只有透過性行為傳染的迷思。

      HPV除了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染外,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感染[7]。即使是單一性伴侶,甚至長期未發生性行為,不分男女皆有可能感染。

      1970年代,德國Harald zur Hausen教授從生殖器疣以及子宮頸癌發現人類乳突病毒(HPV),之後更分離出HPV16與HPV18,Harald zur Hausen教授更因發現這兩種HPV為子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子,於2008 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藉由這個發現,1988年免疫學者Ian Frazer 領導澳洲團隊,開發HPV 疫苗[8],讓人類可以運用此苗預防子宮頸癌,因此澳洲人深深以此為榮,並向世界宣布要利用HPV疫苗根除HPV相關癌症。

      子宮頸癌與HPV病毒之感染有高度相關,HPV之型別有高達百種,可以分為高致癌型別,如 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及68等。其中又以HPV16型佔所有型別之60-70%,HPV的兩個致癌基因 E6與E7 會抑制P53與RB (retinoblastoma) 基因,導致癌症產生。

       而低致癌型別,如 HPV6、11、26、40、42、53、54、55、61、62、64、66、67、69、70、71、72、73、81、82、83、84,被認為與良性尖性濕疣(俗稱菜花)、及乳突瘤等有關。8

 

圖1 左側口咽癌,在台灣除了HPV16型外,HPV58、52、18等都是可能引起口腔癌之主要型別。[10]

圖2 左側口咽良性乳突瘤,多是由人類乳突病毒第6與11型所引起7

 

|HPV疫苗是獲得防護力的方法

      自然感染HPV後雖然少部份的人可以清除獲得抗體,然而研究指出自然獲得抗體並不能有效防護之後同型之HPV感染6,因此施打疫苗才是有效獲得防護力之方法。疫苗是利用人工製造之蛋白質片段組成之類病毒顆粒( virus-like particles),誘發人體產生抵抗病毒之免疫力6

      目前台灣市面上核准之HPV疫苗有二價及九價。而衛福部2018年起,公費預算補助我國國一女生接種。且自今年下半年開始全面從二價疫苗升級改施打九價疫苗。

      二價疫苗可預防高致癌之HPV16、18,九價疫苗除了HPV 16、18還含括31、33、45、52、58之高致癌型別,以及HPV6及11,導致尖形濕疣(菜花)之低致癌型別。另外九價疫苗同時也獲得男性施打之適應症。

      九價疫苗適用於9-45歲的男性,藉以預防第6與11型HPV所引起的生殖器疣。以及hpv16、18、31、33、45、52、58型HPV引起的口咽癌及頭頸癌。男性14歲前兩劑,於0及6個月施打,15歲後需要打三劑,分別於0、2及6個月實施打。

 

結論

       台灣頭頸癌主因為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引起,目前已知也有1/3的口咽癌患者可能與HPV相關[9],隨著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習慣降低,加上 HPV 疫苗的預防注射,未來便能持續減少台灣頭頸癌的發生率。

 

 

 

 

 

 



[1] 衛生福利部(2021)。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投影片。頁13。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108年癌症登記報告。頁3。

[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口腔癌防治。檢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13&pid=1118(2022.5.30)

[4] 台灣癌症登記中心。年齡標準化發生率長期趨勢,唇、口腔及咽喉。檢自:https://twcr.tw/?page_id=1657(2022.5.29)

[5]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健康危害行為。檢自: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Category.aspx?fs=fTQP3HmkUvd1PbnmtSP3rw%40%40&cs1=hgt9eRgNmHJgUCPFMauWTg%40%40(2022.5.27)

[6] 財團法人癌症基金會(2021.3)。愛Care,頭頸癌患者3成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頁3。

[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4)。HPV專欄QA。檢自: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799 (2022.5.29)

[8] 科學月刊(2008)。揭開致病原的面紗­­­—人類乳突病毒與愛滋病毒。檢自:https://www.scimonth.com.tw/archives/3921(2022.5.29)

[9] Wang, CP., Chen, TC., Hsu, WL. et al. Rising incidence of HPV positive oropharyngeal cancer in Taiwan between 1999 and 2014 where betel nut chewing is common. BMC Cancer 22, 296 (2022). https://doi.org/10.1186/s12885-022-09407-5

[10] 高雄榮總醫療新知(2021.4)。人類乳突病毒與口咽癌,張國平醫師。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