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芳 台大醫學院婦產科教授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台灣婦癌醫學會秘書長
子宮內膜癌乃是指發生於子宮內膜的癌症,大致上可分為雌激素依賴性和非雌激素依賴性兩種,多數病患為雌激素依賴性的子宮內膜樣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子宮內膜癌目前是已開發國家常見婦科癌症之一。在台灣,子宮內膜癌新確診病例數也是逐年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子宮內膜癌每年約有一千五百位新確診的病患。子宮內膜癌已經超越子宮頸癌,居女性生殖器官癌症首位,是近十年內成長快速的癌症之一。
早期的子宮內膜癌病人常因陰道異常出血而來婦產科門診求診,尤其是發生於停經後的婦女。這類的陰道出血量一般不多,再加上近來荷爾蒙使用的推廣和含類似雌激素成分健康食品、藥品的上市,常導致女性朋友在停經後出血一陣子後才就醫。至於尚未停經的婦女則大多主訴經血量異常增多、月經出血期過長或不正常出血。少數患者的主訴為分泌物增多,尤其是血性分泌物。
子宮內膜癌好發於40-60歲停經前或停經後的女性,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的病患年齡層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千萬別因為年輕就忽略了發生此種疾病的心態。 子宮內膜癌其危險因子包含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延遲停經、沒有生育、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雌激素過高以及具有卵巢顆粒細胞瘤的婦女。但完全沒有上述特殊原因的女性朋友,也會有發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此外,有文獻報告指出乳癌病人在服用太莫西芬(Tamoxifen)預防乳癌復發時,其子宮內膜的病變如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有顯著地增加。
子宮內膜增生為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在病理顯微鏡下組織型態的分類: (1)單純性增生(Simple Hyperplasia):很少有惡性的轉變,發生惡性的可能大約1%。(2)複雜性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很少有惡性的轉變,發生惡性的可能大約3%。(3)異型腺瘤性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此型乃單純型或複雜型增生加上腺體細胞核異型(atypia)現象,其惡性的轉變率分別為8%與29%。
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診斷以子宮內膜刮搔手術為主要診斷方式。其他輔助性的檢查包含子宮內膜採樣、超音波檢查、子宮鏡等。手術是治療子宮內膜癌最主要的方式,手術方式包括切除子宮(含子宮頸)、部分陰道、兩側輸卵管和卵巢,以及骨盆腔淋巴摘除,同時亦會收集骨盆腔液中的細胞送檢以確認其中是否存在有惡性細胞。經由手術取下的標本在透過病理檢查後,除了能夠確定子宮內膜癌的期別外,也可以根據所得到的結果建議病患是否需要進一步再接受放射、化學或荷爾蒙等治療。
不像子宮頸癌可利用子宮頸抹片檢查來篩檢,直到目前為止,子宮內膜癌仍沒有理想而有效的篩檢方法。因此,婦女們特別是在停經前或停經後,若有異常的出血,一定要盡快的就醫,不要輕忽身體的任何改變,這樣才能盡早發現疾病,提早治療。此外,針對高危險群病人,如服用抗癌藥物太莫西芬(Tamoxifen)者,可定期接受經陰道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厚度。當內膜增厚併有不正常陰道出血時,則建議病患接受子宮內膜切片或刮搔手術以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