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培銘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暨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背景與成因
在台灣,肝癌(正式名稱:肝細胞癌)是影響國人的重大疾病。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二十年來「肝癌」一直是全國十大癌症死因前三名,每年因肝癌而死亡的人數在5,000~7,000人之間。
而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約有百分之六~七十是B型肝炎引起,約百分之二十是C型肝炎所引起的。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之後,有一部份人會變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能會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罹患肝癌,這就是所謂「慢性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另外,各種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和肝癌的發生有關。例如:醫學研究已經證實了黃麴毒素會增加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而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間接增加了致癌的危險,也像抽菸導致肺癌一樣值得注意。
症狀
肝癌早期沒有症狀。通常在以下狀況的肝癌才會出現症狀:
- 肝癌是長在肝臟表面: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小型肝癌通常不會痛;但如果肝癌是長在肝臟表面,可能會有脹痛感,因為,肝臟表面的包膜上有痛覺神經,如果肝癌剛好長在肝的表面,即使是體積很小,一旦頂到包膜時,就可能會有上腹部脹、痛的情形出現。
- 大型肝癌:當腫瘤很大時,因腫瘤快速生長而可能會有症狀出現。
- 肝癌轉移:肝癌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份也會引起不同的症狀。例如,轉移至骨骼引起疼痛,轉移至腦部引起神經學方面的症狀,轉移至肺部引起咳嗽、呼吸窘迫的狀況……等等。這些轉移的現象多半出現在末期的肝癌。
- 其他狀況:以下的情況可能會出現症狀:
- 肝腫瘤如果破裂出血會引起急性腹痛。
- 肝腫瘤如果剛好長在膽管附近,侵入總肝管或總膽管引起肝內膽管擴張時,會出現黃疸。
- 肝腫瘤如果長在肝門靜脈附近,很容易跑進血管內,導致門脈壓上升,造成腹水、引起腹脹,或下肢水腫、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
診斷
基本上,肝癌可以經由血清檢驗,影像檢查和病理組織三方面來診斷。
- 血清檢驗(驗血):
抽血檢驗是診斷肝癌最簡單方便的方法之一,其中又以血清中的「甲種胎兒蛋白」(AFP)最常見,可以作為肝癌的參考腫瘤標記。 - 影像檢查:
影像檢查包括超音波掃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血管攝影。對於肝癌的檢查十分具有參考價值,也能彌補血清檢查之不足。 - 病理組織診斷:
病理組織就是直接採取病人可疑的肝臟組織加以檢驗,俗稱切片。一般來說,如果抽血檢查甲種胎兒蛋白異常升高,影像學檢查也顯示有肝癌的典型圖像,則可考慮直接加以治療。但是如果連血管攝影都無法確定肝腫瘤的性質時,便必須考慮穿刺切片。但是如果病人有明顯腹水,或凝血功能異常,就不適宜做切片檢查。
治療
肝癌只要發現得早,是可以治療的,而且效果不錯。目前肝癌的治療方法已相當進步,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無線電頻燒灼術、肝動脈栓塞(傳統方式或載藥微球)、局部酒精注射、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光子刀、電腦刀、質子刀、釔90)、及免疫療法等。其中以前三種治療(手術切除、無線電頻燒灼術、血管栓塞)最為普遍。哪一種才是最好的選擇,則是因人而異,需要參考肝癌的大小、生長位置、腫瘤數目、是否有肝硬化或血管侵犯等狀況決定,換句話說,要採用哪一種治療,需要您的肝膽專科醫師做完整的評估後決定。
另外,肝癌最大的特性是容易復發(再長出肝癌),到目前為止,醫界還沒有方法能有效避免肝癌的復發,因此,無論接受任何治療,其後都要密切地接受追蹤檢查。
高危險因子及預防
日常生活上要避免飲酒過量、濫用藥物及可能被化學致癌物汙染的食物,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高危險群包括:
- 肝硬化病人。
- B型肝炎帶原者
- 慢性C型肝炎患者
- 一及二等親中有肝癌家族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