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鼻咽癌的防治(一)


 

鼻咽癌的防治(一)

文/台大醫學院耳鼻喉枓專任副教授 柯政郁

  鼻咽癌很少發生於歐美國家的白種人以及黑種人,即使亞洲的日本人、韓國人一樣少見,但對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各省及台灣地區,卻是非常普遍性的一種上皮癌症,從幾歲大到八十幾歲都可能罹患,其中以四十五歲上下的人罹患率最高。因為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得此癌症,而且好發於正值人生最輝煌燦爛的壯年期,對國家社會及家庭傷害之大可想而知。

  華人當中,尤其是廣東省籍,罹患率最高,因此有人將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瘤」,即使是移居海外的華人之後裔,發生鼻咽癌的機率,仍是遠高於當地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散居世界五大洲之華人罹患鼻咽癌的比率,在男性每十萬人口6-33名,女性每十萬人口2-14名,依比率之高低順序為香港、新加坡、舊金山、台北、洛杉磯、夏威夷、上海。廣東人越多的地方,比率越高,男女之比約為2-3比1。依衛生署於民國88年公佈的資料,統計民國85年總共有1204名鼻咽癌,其中男性886名,每十萬人口有8.03名,佔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七位,女性有318名,每十萬人口有3.05名,佔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十三位。其中以客家人及原住民聚集處,罹患率較高。就是因為這種地區及種族上的極端差異,引起醫學界極大的興趣,希望藉助流行病學的調查、統計及分析,加上實驗室的各種血清免疫、遺傳學的檢查,尋找出華人易罹患鼻咽癌之原因。

一、鼻咽癌之相關因素

l. EB病毒感染:
  鼻咽癌病人血清當中,對抗一種叫EB病毒有關抗原的抗體力價比正常人、或其他頭頸部癌症病人高出很多。EB病毒的抗體力價隨著不同檢驗試劑,有不同的標準。以臺大醫院的檢驗室為例,在台灣的鼻咽癌病人,有70%其anti-VcA IgA 的力價高於1:10,但是正常人也有14%高於1:10,另外anti-VcA IgA較不準確,其力價往往高於1:640,即使正常人的力價也是很高,主要是因為小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感染過EB病毒,所以血液中驗出EB病毒的抗體,是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並不等於罹患鼻咽癌。即使幾乎所有的鼻咽癌細胞都存在有EB病毒,到目前為止,仍無法證明EB病毒直接引起鼻咽癌。

2.
遺傳因子:
  鼻咽癌病人常伴隨有特殊、會遺傳的白血球抗原系統。另外新加坡得鼻咽癌的華人,其體內控制兩種紅血球酵素的遺傳基因與常人有別。此外在同一家族常發現有很多人得鼻咽癌,在台灣有孿生兄弟都得鼻咽癌;也有鼻咽癌病人的九個子女雖彼此不同住,卻有五個為鼻咽癌患者。如果一等親當中有人得鼻咽癌,根據統計其罹患鼻咽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19.2倍。倒是很少看到夫妻檔都得鼻咽癌,這些現象支持鼻咽癌可能與遺傳有關,而與傳染無關。有報告指出,可從人體分離出一種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該基因負責亞硝基胺(一種致癌物質)的代謝,使其變成更強的致癌物,而在兔子的實驗,此種基因所主導的產物,可出現於鼻咽的上皮。推測高危險群,易得鼻咽癌者,可能其主導代謝亞硝基胺的基因發生構造上的異常,使得代謝酵素的表現也有問題,因而導致鼻咽癌。

  最近我們的研究發現,第1、3、9、11、12、13、14、17對染色體的致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可能參與鼻咽癌的形成。

3.
吸入各種刺激性的煙氣:
  長期暴露高濃度的各種煙塵,得鼻咽癌的可能性較高,台灣的報告顯示長期工作於通風不良的環境,得鼻咽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二倍以上。另外吸進甲醛(俗稱福馬林,如新的木製衣櫥常有刺激性甲酪氣體)的量越多,得到鼻咽癌的危險性越高。至於和抽煙的關聯性,大部份的報告認為無關,但亦有報告指出,每天吸二十支以上者,得病之比率為正常人二倍以上。此外,國外有報告顯示,家庭內燃燒蚊香及點拜拜用的柱香、鋸木屑等可能與鼻咽癌有關,但台灣的報告沒有顯示相關性,倒是常使用鼻內刺激性油、精者,可能罹患鼻咽癌有關。

4. 飲食因素:
  香港、馬來西亞、加州的報告,認為小時候吃鹹魚會增加得鼻咽癌的機會,因為鹹魚含有亞硝基胺。但台灣的報告沒有找出相關性,何況台灣地區吃鹹魚的人也少,倒是小時候常吃豆類發酵製品、燻肉者,與得鼻咽癌較有關,可能也是亞硝基胺之故。其他吃鹹蛋、鹹肉、喝酒、喝茶、嚼檳榔都沒有相關性。香港的研究報告發現,居住於船上的人,很少吃新鮮食物,導致營養不良,維他命缺乏,特別是A和C,得鼻咽癌的機會增加。

二、鼻咽癌常見徵兆

  所謂鼻咽癌,簡單的說,就是源自鼻咽部上皮組織的一種惡性腫瘤,由於它源自非常隱密的死角-鼻咽部,使得它不易被發現。它約略位於頭顱部的中心區,就如一個球體的球心,不論自鼻或口,都不易直接檢查此區域。但是由於此空腔正位於鼻腔後方、口咽上方,歐氏管(也稱耳咽管因其連接耳部和咽部)的咽側開口也在此處,因此它的臨床表現就容易以耳或鼻部症狀來表現,又因鼻咽部緊臨頭顱底部,許多的腦神經都通過此處,一旦受鼻咽部病變,就可能產生頭痛或其他神經麻痺的現象;此外,鼻咽癌有一個特點,就是常在疾病早期即發生轉移,除了肺、肝和骨骼外,頸部轉移而使病患頸部出現腫塊,更是屢見不鮮。

  由於耳咽管機能受影響,就可能出現一些類似耳咽管機能障礙的現象,諸如耳嗚、耳內阻塞感、聽力障礙以及說話時患側耳部出現回音的自聲過強現象,由於這種耳咽管機能障礙也常出現在鼻或鼻竇有毛病的病人,因此有時並未引起注意,甚至到了中耳壓力不平衡,引起耳膜凹陷甚或中耳積液的程度,只要做耳膜穿刺,將其中耳內的液體(通常為琥珀色)抽出,立即可獲症狀的改善,但是若您是這種病患時,請不要忘記提醒醫師檢查鼻、鼻竇及鼻咽部。

  若腫瘤阻礙了鼻腔通往鼻咽部的後鼻孔通道,則會影響鼻腔機能而出現鼻塞、流鼻涕、鼻涕帶血等鼻部症狀;由於鼻腔的血液供應來自外頸動脈和內頸動脈系統,血液供應充足,輕微的流鼻血或鼻涕帶血常不引起重視,而鼻部有鼻塞、流鼻涕問題的人也司空見慣,這也是引起延誤的原因之一。有時鼻咽癌本身出現出血現象,導致血痰現象的產生,但因血痰的原因很多,除鼻腔、鼻咽外、口腔、口咽、下咽、喉、氣管等等都有可能、此類病患常於內科就診並接受胸部x光檢查顯示正常之後,即放棄了追蹤血痰來源的決心,因而延誤了診斷。

  據估計,頸部出現腫塊的原因,80%源自頭頸部,因此讓耳鼻喉科醫師做一詳細檢查為必要步驟,尤其是準備做頸部切片檢查之前,更應有耳鼻喉方面的檢查才對,因為統計結果顯示,對鼻咽癌患者的治療而言,頸部接受切片者比未接受者療效較差。由於正常人的頸部即存有不少的淋巴結,所以要做正確診斷,非須專業的知識不可。

  大致說來,位於頸部淺層、大小在2公分以下的可動性淋巴結,常為良性;但若淋巴結出現在深層,這些位於上頸部、胸鎖乳突肌內側的腫塊,是鼻咽癌發生頸部轉移的典型位置,千萬不可掉以輕心。雖然醫學界經常提出呼籲,但是還是有病患被抗生素治療後頸部腫塊變小的假象所騙,或擅作主張於頸部腫塊上貼上膏藥以拔毒消腫,終而導致潰爛性腫塊,平白加重了病情且延誤了治療。

  雖然頸部腫塊的出現,對鼻咽癌病患而言,等於是癌瘤細胞已自鼻咽的原發部位擴展到了頸部,但是適當的治療,仍有機會使碩大的頸部腫塊消退。不要忌醫勇於接受治療是鼻咽癌成功的要件。

 鼻咽癌的另一大類症狀,即是和腦神經有關的現象,諸如頭痛(尤其是單側性頭痛)、臉部麻木感、複視、眼球運動異常以及其他種種神經障礙或麻痺的症狀,也是必須提高警覺的,現在由於耳鼻喉科、神經科和眼科三部門的充分合作,使得因腦神經症狀而到神經科或眼科的病患,也能儘早找出正確的病因,不致耽誤了鼻咽癌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