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桂婷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
你累了嗎?好多癌友都曾經有疲憊的感覺,2015年台灣的大型調查發現有高達92%的癌友,表示罹癌期間曾經有過疲憊的問題。癌因性疲憊指:「病人因為罹癌或癌症相關治療所引起的疲累感,是一種主觀感受,這疲累感會影響到生活,且不會因為睡眠或休息而緩解」。
癌因性疲憊在任何一種癌症及治療階段都有可能發生,原因尚不明確,可能是身體的發炎反應,也有可能因為肌肉流失所導致,這並不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狀態,需要被仔細的評估及適當的介入,在日常飲食及運動也有些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減少疲憊感,提升生活品質,以下分享四個心法讓大家參考。
心法一:飲食型態要注意
攝取足夠熱量與蛋白質是維持營養狀況的關鍵,當癌友們食慾不佳或嚴重營養缺乏時,通常不特別限制食物種類,以吃得下、吃得夠為優先,目的希望能達到熱量及蛋白質需求。但在預防或緩解癌因性疲憊上,飲食型態就非常重要,飲食目標要進階到吃的對、吃得巧。
飲食型態包含選擇什麼類型的食物及如何分配各類食物的比例,像是地中海飲食或植物為主的飲食都是有研究發現有助於減緩症狀的飲食型態。舉例來說,吃一個速食店的炸雞漢堡+中杯可樂,約為700大卡,而吃一個由雜糧飯、烤雞腿、多樣蔬菜等組成的餐盒,也接近700大卡,但在飽足感與各種幫助身體維持正常機能的營養素上,餐盒就具有明顯的優勢,這就是除了熱量及蛋白質要達標外,也要注意飲食型態的原因所在。
心法二:高纖、高蔬果、多雜糧飲食
富含纖維質的飲食,能夠幫助穩定血糖、調整腸胃道機能,且高纖維的食物同時富含植化素,有抗氧化、抑制癌細胞等功能,因此攝取足夠的蔬果與雜糧類,以攝取足夠纖維是非常重要的!
蔬果部分,我們建議以蔬果彩虹579為目標,成年女性每日應攝取4份蔬菜及3份水果,成年男性則為5份蔬菜及4份水果,蔬果的選擇盡可能地包含紅、橙/黃、綠、藍/紫/黑、白五種顏色群,並以直接吃新鮮蔬菜及水果為主要來源,必要時也可以考慮做成蔬果汁,但不能濾渣噢!
雜糧部分,每日至少要有1/3以上的澱粉類食物選擇非精製的澱粉,如:五穀飯、地瓜等,它們保留了最多的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我們可以依照平時的飲食習慣,選擇三餐中其中一餐澱粉都吃未精製澱粉,如:早餐吃地瓜,或三餐各有一部份澱粉來自於雜糧類,如:煮米飯時,其中1/3以上的米為糙米。
心法三:低脂、高omega3飲食
飲食中油脂來源包含烹調用油以及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而脂肪依照不同的形態,又可以分成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及多元不飽和脂肪,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又分成omega3及omega6,很多癌友都有補充魚油的習慣,目的就是為了補充能夠幫助身體抗發炎的omega3。
一般外食情況下,omega3與omega6的比例會落在1:10~20間,但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最佳比例為1:1,表示大部分的人油脂比例攝取相當失衡。我們可以透過將肉類換成高omega3的魚類,如:鯖魚、鮭魚、秋刀魚等,或使用亞麻仁油、奇亞籽油等方式,讓omega3攝取比例提高,但油脂也不能過度補充,若油脂佔飲食比例過高,還是可能引發心血管等疾病。
心法四:適當的運動頻率與強度
運動是所有癌因性疲憊非藥物處置中,最多證據支持具有幫助的方式,可以依照癌友自身狀況,安排短時間、一日內多次,或者每日一次,但每次連續運動半小時等方式,使運動頻率能達到每周五天以上,累積至少150分鐘。運動種類大多研究指出有氧運動(如:健走、騎較踏車)緩解疲憊感成效較佳,但搭配阻力訓練對肌力的維持會更有幫助。運動強度部分目前尚無共識,建議依照癌友自身狀況進行評估,並採漸進式的增強,可以找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共同擬定運動計畫。
癌因性疲憊對癌友的影響甚大,困擾程度甚至超過落髮、腹瀉等治療副作用,透過飲食的調整,多攝取膳食纖維、omega3、維生素C等能夠幫助身體抗發炎的營養素,可能有助於疲憊感的緩解。而透過運動,維持或提升體能狀況也是重要的策略之一。也請別忘記,每天關注自己的狀況,一旦覺得自身疲倦程度已明顯增加,且透過休息無法緩解,務必告知您的醫療人員,並配合相關的藥物或非藥物處置,為自己的生活品質把關。
參考資料:
-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癌因性疲憊症之臨床治療指引。2017年11月發表於https://www.wecare.org.tw/?post_type=news&p=6048
- 洪世欣、郭鳳霞、樊君儀、詹明珊、劉曉君、莊紫雲(2022)。成人癌因性疲憊非藥物處置之臨床照護指引。榮總護理,39(2),112-134。doi:10.6142/VGHN.202206_39(2).0001